新華社瀋陽9月28日電 題:洪家光:以匠心鑄“機”心
新華社記者于也童、翟嘯山
早上7點半,上班時間還沒到。中國航發瀋陽黎明航空發動機有限責任公司的廠房裏,黨的二十大代表、高級技師洪家光已經熟練地啟動各項設備,開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1979年出生的洪家光身材精瘦、身姿挺拔,雖然戴一副半框眼鏡,鏡片後的雙眼仍然炯炯有神。他常年身穿工作服,工友們笑稱那是洪家光的“第二層皮膚”,在這層“皮膚”下面,是洪家光為航空發動機研製專用工裝工具所傾注的心血,是一顆為鑄就中國“機”心而跳動的匠心。
“大國工匠的匠心連著共産黨員的初心,要求我在日常工作時精益求精、攻堅克難時敢於創新、培養新人時保持耐心。”洪家光説。
航空發動機被稱為航空器的“心臟”。一台航空發動機的零部件數以萬計,是不折不扣的高精尖設備。洪家光的工作是為這些精密的航空發動機零部件研製專用工裝工具。從業20多年,憑著一股不服輸的勁頭,洪家光先後完成200多項工裝工具技術革新,解決340余項難題,練就了過硬的加工技能。
洪家光常説,他的成長得益於前輩工友的言傳身教。他給記者講了這樣一個小故事:剛上班第二年的洪家光發現,有40多年工齡的老師傅張鳳義喜歡天天穿個白汗衫來上班,下班後一看,襯衫上連個污漬都沒留下。“張師傅説,造發動機零部件時,哪怕是比頭髮絲還細的東西掉進去,後果都可能會非常危險。嚴謹,是我們必須要遵循的鐵則。”
洪家光大受觸動。此後,他堅持每天擦拭車床三遍,切削碎屑必定清理得乾乾淨淨,衣著服裝也拾掇得整潔利索,時時處處,一絲不茍。
洪家光保持共産黨員本色,面對提高工具加工精度的技術攻堅,他主動請纓,衝鋒在前。當時的車床無法滿足加工要求,他便開始一項項改進,減小托盤與操作臺的間隙,改造傳動機構中齒輪間咬合的緊密程度;原有的刀臺抗震性不強,他就重做刀臺;小托盤與下面的托盤有間隙,洪家光就想辦法將小托盤固定……
全國優秀共産黨員、全國勞動模範、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全國創新爭先獎狀、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榮譽滿身的洪家光有機會選擇更安逸的工作崗位,但他卻始終堅持奮戰在生産第一線。“老一輩航發人的黨性與匠心點亮了我,作為一名黨員,我有責任把這份光和熱傳承下去。”
2015年,以洪家光名字命名的洪家光技能大師工作站正式成立。2018年,工作站成為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目前有成員16人。近幾年,這個團隊已經解決了百餘項生産難題,完成了84項技術攻關項目,越來越多志同道合的後輩匯聚到他身邊,以他為師。
為了讓工作室更好地發揮“傳幫帶、提技能”的作用,2021年,洪家光帶領團隊主動承接了研製敏捷工裝調試平臺項目。
為了彌補缺少實際研製經驗的不足,團隊請教了眾多專家學者,查閱了大量文獻資料。歷時一年,他們終於不負眾望,成功研發生産出功能更加綜合全面的敏捷工裝調試平臺。
“此前廠裏沒有自己的敏捷工裝調試平臺,我們只能把設備帶到其他單位去改進、調試,費時又費力。現在我們成功將調試時間從2至3小時縮短到30分鐘。”洪家光説。
當選黨的二十大代表後,洪家光對自己的要求更加嚴格了。他説:“這對我來説是榮譽更是責任。作為黨代表,我會把大家的期盼帶到會上。作為黨員航發人,我要始終不忘初心,以匠心鑄‘機’心,以恒心鑄重器,展現新時代航發人科技報國的使命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