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走進華龍一號”網評品牌活動考察團來到我國最南端的核電基地——位於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縣海尾鎮的海南核電基地。2021年3月,採用“華龍一號”技術的海南核電3號機組正式開工建設,同年7月,全球首個多用途模組式小型堆科技示範工程“玲龍一號”也在此開工建設。建成投産後,海南核電基地將形成“雙龍齊飛”的格局,不但體現我國強大的核電自主研發實力,更為海南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華龍一號”:巨龍騰飛,凝聚核電創新智慧

“華龍一號”是由中核集團自主研發出的具有完全智慧財産權的第三代壓水堆核電技術,它凝結了中國核電人的心血與智慧,在安全、經濟、批量化建設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據悉,“華龍一號”的177堆芯、雙重安全殼、能動與非能動結合等設計,符合國際最高安全標準,一系列完善的事故預防和緩解措施作為“後盾”,穩穩守護核電站運作安全;在經濟方面,“華龍一號”攻克了“卡脖子”問題,帶動高端裝備製造業和産業集群轉型升級。此外,作為國內核電批量化建設的首選機型之一,“華龍一號”批量化建設能降低造價,持續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發現最美 你評我論】“雙龍齊飛”:中國核電創新步履不停

海南核電“華龍一號”施工現場 中核集團供圖

當前,海南核電1、2號機組每年為海南省提供90-100億度電,約佔海南省用電總量的三分之一。據海南核電相關負責人介紹,海南昌江核電二期工程3、4號機組均採用“華龍一號”技術,並先後於2021年3月和12月開工建設。待兩台百萬千瓦級核電站投産後,每台機組可帶來每年近100億度的發電量,進一步提升了供電能力,在填補海南電力缺口的同時,優化海南省能源結構,推動低碳發展。

“玲龍一號”:“玲瓏身形”,蘊藏巨大發展能量

除了“華龍一號”,海南核電還有一項“小身形卻有大能量”的技術——“玲龍一號”。它的功率雖只有“華龍一號”的十分之一,但與傳統核電技術相比,具有小型化設計、模組化部署、非能動安全、一體化技術的特點,且安全性高、佔地面積小、建造週期短,而且對環境更加友好,可在靠近城市和用戶的地方建造,在供電的同時還能滿足海水淡化、工業供熱等多種用途,適用場景更加豐富。“玲龍一號”發電功率為12.5萬千瓦,建成後年發電量可達10億千瓦時,能滿足52.6萬戶家庭生活所需。

【發現最美 你評我論】“雙龍齊飛”:中國核電創新步履不停

活動考察團在“玲龍一號”施工現場(郝悅攝)

小型堆因其安全性、靈活性等獨特優勢,在新一輪核能技術變革和國際産業競爭中的作用日益凸顯。據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統計,全球範圍內正在開發的小型堆技術有超過40種。2016年,“玲龍一號”通過了IAEA的通用安全審查,成為全球首個通過該項安全審查的小型堆。2021年7月,全球首個多用途模組式小型堆科技示範工程“玲龍一號”在海南昌江核電站開工,標誌著我國在模組化小型堆技術上走在了世界前列。

在“玲龍一號”項目施工現場,項目有關負責人介紹,現場施工環境艱苦,最高氣溫可達40℃,為保證項目在58個月的工期內建成,現場有700多名施工人員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關鍵路徑24小時保班。

海南核電相關負責人表示,“華龍一號”與“玲龍一號”雖然有不少差異,但它們都是中國核電技術的重大自主創新成果,都符合國際最高安全標準,都是我國完全具備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核能和平利用的實踐。“雙龍齊飛”不但為海南能源結構調整、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力量,更對我國促進節能減排,推動核電安全發展和自主創新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