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新聞客戶端訊 6月29日,“贛南蘇區振興發展十週年”媒體採訪團走進贛州龍南市,前往龍南市楊村燕翼圍客家文化體驗區、渡江鎮黃花灣共用村落, 深度採訪當地如何盤活農村閒置房,對農房進行修繕,並在利用老屋變民宿等過程中,復興傳統村落的文化內涵。如今,一幅以客家圍屋為中心的鄉村旅遊的新圖景,正緩緩展開。

客家圍屋:述説鄉村振興新故事

燕翼圍位於江西省贛州市龍南縣楊村鎮圩鎮中心鯉魚寨下,公開資料顯示,燕翼圍始建於清順治七年(1650年),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竣工,為楊村富戶賴福之所建。燕翼圍高14.3米,長41.5米,寬31.8米,對角四邊有守閣炮樓,佔地面積1367.58平方米,內空面積334.17平方米,全圍以大門和廳堂為中軸,每層對稱建房34間,共136間房,建築面積3741.12平方米。2001年,燕翼圍作為清代的古建築,被國務院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從小就生活在這裡的賴貴英是燕翼圍建造者賴福之的後人。“這裡冬暖夏涼,一輩子都生活在這裡,都習慣了,所以不會離開。”賴貴英在燕翼圍堅守50多年,不知不覺成為燕翼圍裏的一道人文風景。

如今,越來越多的遊客走進燕翼圍,為了讓遊客“來了之後能停下來”,楊村鎮以燕翼圍及周邊27座圍屋為依託,通過實施立面改造、古建修繕、豐富業態、設施提升、文化提煉等內容,打造客家文化濃厚的民宿集聚發展樣板區。

共用村落: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通過深挖文化底蘊促長效增收的,還有龍南市渡江鎮的黃花灣。黃花灣位於大廣高速復線渡江出口,道路交通便利,貫穿東西南北。充分探索傳統文化與村落融合模式,將原有的祠堂、土胚房修繕為馬頭墻風格的建築群,利用祠堂、土胚房等老建築及園林、村巷等空間融合俗語諺語、墻畫等賦予客家文化和本土文化涵義,打造老話彩墻、諺語步道、歇後語林等形成“景觀與文化共融、標識與文化共建”的文化系統,形成文化“處處可見、處處可聞”的氛圍,每月還定期邀請文化學者悟道講學。

“客家梅子”就是被吸引而來,“我2021年回到共用村落,第一天看房子、第二天就簽約了,我認定了會有更好的發展。”余英梅説,如今,客家梅子以手工製作、沉浸體驗等方式展示客家非遺織帶製品。

據了解,渡江鎮盤活黃花灣70棟村民閒置用房和72畝左右空地資源,採取“村民出租空房空地,政府打造景觀環境,業態入駐自主經營”的模式,為創新産業、青年創業、鄉村旅遊、養老休閒等産業在鄉村落地提供平臺,走出了一條“鄉村與城市共用、三産與一産共用、龍南與灣區共用”的鄉村振興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