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科院國家全球戰略智庫研究員 馮維江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外交研究中心主任 李 巍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 孫立鵬

當地時間5月11日,美國勞工部發佈報告顯示,4月份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較去年同比增長8.3%,高於此前預期的8.1%。美國白宮網站發佈總統聲明稱,雖然美國年度通脹在4月有所放緩,但事實是通脹仍“高得令人無法接受”,降低通貨膨脹是首要經濟任務。

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美國已連續多月深陷高通脹泥潭。為何美國通脹“高燒不退”,背後又有哪些“難言之隱”?分析普遍認為,儘管美國政府一直試圖將通脹歸咎於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生活成本飆升、經濟中斷以及俄烏衝突,但事實上,美國政府一系列不負責任的經濟、外交政策,才是通脹高企的根本原因。

通脹處於高位 壓力持續加劇

新加坡《聯合早報》指出,美國勞工部5月11日發佈的數據顯示,美國4月份CPI漲幅超過預期,仍處於數十年來最高水準,加大了整個經濟的通貨膨脹壓力,也加重了美國家庭的負擔。其中,4月份漲幅最大的包括住房、食品、機票和新車。

美國《華爾街日報》認為,美國勞工部的報告幾乎沒有提供通脹正在降溫的證據。報道引述經濟學家的觀點稱:“通貨膨脹不再僅僅局限于供應鏈——這些壓力實際上正在變得更加廣泛”。

馮維江:美國國內通脹非常嚴重,價格水準達到40年來的高位。今年3月份CPI同比增長8.5%,較2月份的7.9%繼續攀升,達到1981年12月以來的最高值。4月份雖小幅回落,但仍在8.3%的較高水準上。美國總統拜登表示,應對通貨膨脹問題是聯邦政府的優先事項。

當前,美國物價上漲主要表現在食品、能源以及住房成本上漲,機票、傢具、醫療和汽車保險的價格也有所上升。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類別,在截至3月的12個月期間,美國核心CPI上漲了6.5%,這是自1982年8月以來的最大升幅。此外,根據美國勞工部的數據,美國在今年前3個月增加了170萬個工作崗位,3月份有1150萬個空缺職位。創下歷史新高的空缺職位數據表明,美國用工需求強勁,退出勞動力市場的現象並未緩解甚至更趨嚴重。缺乏勞動力要素投入支撐的生産和增長不具備可持續性,此時加息可能只會進一步削弱增長動力,甚至讓經濟走向滯脹。

李巍:美國正在經歷40年來最嚴重的通貨膨脹。通脹高企主要體現在日常生活用品價格上漲,這使得收入不高的中下層民眾,相比中上層民眾受到更大衝擊。同時,能源價格大幅上漲,影響供應鏈上游,企業成本隨之抬升。此外,通脹帶動房價上漲。數據顯示,美國房價增速在2月份再次上升。凱斯—席勒全國房價指數監測的美國20個城市的房價,較上年同期飆升20.2%,高於1月份18.9%的年度增幅。

孫立鵬:目前,美國面臨的是全面性通脹,能源、食品、服務業價格等出現上升。儘管4月份CPI較3月份有所回落,但仍超出8.1%的預期,這與全球油價回調、美國民眾減少支出等因素有關,美聯儲近期的加息行動也起到一定緩解作用。但總體來説,美國通脹水準仍然處於高位,面臨嚴峻的加劇風險。

單邊主義盛行 經濟政策失算

美媒近日發佈民意調查結果顯示,美國民眾認為國家經濟狀況為10年來最糟,多數人認為拜登政府的政策有損經濟,政府抑制通脹不力。

彭博社日前引述美國前財政部長勞倫斯·薩默斯的警告稱,美國正在遭受40年來“最不負責任”的宏觀經濟政策之苦。

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研究發現,如果美國政府下調進口關稅2個百分點,通脹有望隨之下降1.3個百分點;如果美國取消2021年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徵的關稅,將為美國企業和消費者節省810億美元成本。

中國駐美國大使秦剛日前接受採訪時提到一組數據:美國對華加徵關稅,已使美國公司損失超過1.7萬億美元,每年還使美國家庭開支增加1300美元。

李巍:俄烏衝突的外溢效應是導致美國通脹高企的直接原因。衝突爆發後,美國及其盟友對俄發起極限制裁。地緣政治風險增大,影響市場預期,導致國際能源價格脫離供需基本面而呈現泡沫型增長,並快速傳導到美國國內,推動油價飆升。同時,被視為“世界糧倉”的烏克蘭受衝突影響,糧食生産和出口受阻,導致全球糧價飆升,美國也難逃影響。

美國通脹高企的根本原因與其國內經濟政策密切相關。2020年以來,為應對疫情衝擊,美國兩屆政府在短短兩年之內,相繼出臺4份大規模的支出法案,以刺激經濟,總規模高達6.3萬億美元。鉅額經濟救助計劃雖然可能有助於美國經濟加速復蘇和國內社會穩定,但加重了聯邦政府的債務壓力,不利於財政健康。數據顯示,2021年3月,在美國政府推出萬億美元財政刺激政策後不久,美國的通貨膨脹率飆升。

馮維江:從短期來看,俄烏衝突造成的能源、糧食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是助推美國通脹的主要原因。不過美國物價上行在俄烏衝突之前就已開始。2021年第二季度,美國核心個人消費支出平減指數(PCE)年化季率初值錄得6.1%,創下1983年第三季度以來新高,但當時美聯儲並未給予足夠重視。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2021年7月的聲明仍堅稱,“通貨膨脹率上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暫時性因素”。因此,從中長期來看,美國通貨膨脹是美國為應對經濟增長疲軟、疫情衝擊等問題,長時間執行寬鬆貨幣政策積累效應的結果。

此外,美國創新引領的技術進步速度下降,慢于其他國家的追趕速度,美國擔心領先地位喪失,採取了抑制打壓別國創新及出口、降低全球供應鏈效率等破壞性舉措,這反過來加劇美國陷入滯脹的進程。

孫立鵬:隨著美國通脹壓力加大,其國內要求取消對華商品加徵關稅的呼聲不斷高漲。美國政府單方面發動對華貿易戰,揮起的經濟大棒也打在自己身上,成為其國內通脹率上升的推動因素之一。過去,美國長期低通脹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得益於在全球化背景下,新興市場向其持續不斷地輸出較低價格水準的商品。如今,美國奉行單邊主義,肆意“斷供”“脫鉤”“築墻”,嚴重破壞全球産業鏈供應鏈及經濟自由化態勢,導致國際分工格局變化及經濟效益降低。

此外,客觀來看,新冠肺炎疫情及其引發的産業鏈供應鏈危機産生的持續影響,推動了美國此輪通貨膨脹。而美國政府抗疫不力,直至“躺平”,致使國內疫情反覆不斷,給生産、運輸等都造成嚴重影響,加劇了美國供需失衡的結構型通脹壓力。

衰退風險上升 負面效應外溢

5月5日,美聯儲宣佈將基準利率上調50個基點至0.75%—1.00%區間,為2000年以來最大幅加息。美聯儲還宣佈,6月1日起縮減規模近9萬億美元的資産負債表。

分析認為,美聯儲前期行動遲緩,如今為遏制通脹風險,不得不在加息、縮減資産負債表上“快步走”。這一政策失序不僅導致美國經濟衰退風險上升,也造成負面外溢效應,衝擊全球金融市場並加劇新興市場壓力。

李巍:美國通脹由多重因素造成,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只能在短期內起到緩解作用,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加息在抑制通脹的同時,可能降低經濟增長。隨著中期選舉臨近,拜登政府急需交出一份可觀的經濟成績單。在此背景下,美聯儲的加息節奏會更謹慎。

目前,疫情和俄烏衝突都不知何時才能結束。美國通脹恐怕還會持續一段時間。美國通脹的直接結果是美元貶值,進而推高其他貨幣匯率。這將使其他國家在經濟本就脆弱的情況下,還要面臨貨幣升值壓力,經濟風險進一步增多。

孫立鵬:美國通脹具有向外輸出的特點,全球通脹將在較長時間記憶體在,外向型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將持續面臨輸入性通脹壓力。此外,其他國家經濟面臨的不確定性和衰退風險將加劇。高通脹將使許多國家的貨幣政策陷入兩難境地:是收緊貨幣政策應對通脹,還是繼續支援疫情影響下尚未恢復的經濟?

美國政府一系列不負責任的舉措,也將使其自身遭到反噬。首先,通脹將使美國民眾長期面臨生活成本上升的壓力。其次,全球經濟風險上升,美國自身的外部經濟金融環境也將隨之惡化。第三,美國高通脹長期化以及濫用貨幣霸權,將導致美元信譽受損,進一步助推貨幣多極化趨勢。

馮維江:由於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美國通脹長期化將給全球貿易、直接投資、金融市場等造成嚴重負面影響。其他國家特別是G20中除美國之外的主要經濟體,應當加強國際政策協調,採取共同立場,敦促美國採取更負責任的政策:第一,不要繼續給俄烏衝突火上澆油、激化矛盾,而應為危機降溫,也就是為未來進一步通脹降溫;第二,打破貿易保護主義壁壘,讓包括中國在內的製造業大國的商品源源不斷地供應市場;第三,放開科學、技術、工程、數學(STEM)等領域對別國企業、機構、科學家的限制。技術進步是推動解決增長和通脹等問題的決定性力量,開放與合作是技術進步的永恒源泉。國際社會期待美國與其他國家建立支援創新的良性競爭秩序,為解決增長疲弱、氣候變化等全球性問題提供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