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每一個努力生活的中國人,都是最美的奮鬥者。也正是因為億萬奮鬥者,才有了今日之中國。十年,致敬每一個奮鬥的你。讓我們一起,踔厲奮發新時代,篤行不怠向未來。

中新網通遼4月22日電 題:內蒙古“驢倌”夫妻:“騎”著毛驢奔向小康

中新網記者 張林虎

“別看這些毛驢貌不驚人,但全身是寶,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我們現在是‘騎’著毛驢奔向小康。”在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庫倫旗扣河子鎮,王金虎和許岩蕾是遠近聞名的“驢倌”夫婦。

在扣河子鎮酒局子村金虎養殖專業合作社佔地1000平方米的驢舍裏,80多頭毛驢體格健壯、精神抖擻,正悠閒地或仰天長吼、或打滾撒歡,養殖戶許岩蕾正滿臉喜悅地在一旁給毛驢準備當日的草料。

2007年,王金虎了解到養驢的發展前景不錯,再加上父母有養驢的經驗,經過多方考察後,就下定決心開始養驢。

“那時候只有三五頭,後來越養越多,存欄最多的時候達300多頭,年出欄800頭左右。”王金虎説,除了供應本地,大多銷往河北、山東等地,每年純利潤能達到80萬元。

廣闊的市場,豐厚的收益,給王金虎繼續發展養驢産業增添了信心。

回想起剛開始養驢的情形,許岩蕾頓時打開了話匣子。“那時候沒想過規模會做到這麼大,養殖過程中,發現毛驢不僅好餵養,而且耐病、抵抗力強,飼養管理也比較簡單。”許岩蕾説,家裏有300畝地,毛驢的草料來源也不成問題,大大降低了飼養成本,這一幹就是十多年。

小小毛驢,渾身是寶。驢肉味道鮮美,素有“天上龍肉,地下驢肉”的美譽;驢皮是傳統名貴中藥材阿膠的主要原料;驢奶營養均衡,有清肺的效果。

嘗到養驢的“甜頭”後,許岩蕾和王金虎就琢磨如何讓養驢的經濟效益最大化。憑著多年來對毛驢市場的摸索與觀察,他們發現驢肉和驢皮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圖為王金虎夫婦飼養的驢。 蔣燕澤 攝

夫妻倆説幹就幹,單一的銷售模式變得更加多元,進一步延伸了毛驢的産業鏈。

“現在除了育肥驢,每年還加工20噸左右的驢肉,其中驢皮單獨銷往山東進行阿膠製作,這兩項的年純收入能達到30萬元左右。”許岩蕾一邊給毛驢添加草料一邊給我們算起了致富賬。

“接下來,我們打算繼續擴大規模,以養殖業帶動種植業,將驢糞當作有機肥,走出一個有特色的農業迴圈發展道路,為周邊群眾打造一條可持續的致富通道。”談起今後的打算,許岩蕾信心十足。

一花獨放不是春。為了幫助有養驢想法的村民拓寬增收渠道,許岩蕾和王金虎不僅向村民低價出售自己家的驢,還無償提供養殖技術,帶動本村乃至周圍村20余戶村民開始養驢。

扣河子鎮文家杖子屯的文國山看準了養驢的發展前景,在王金虎的幫助下,購買了50多頭驢進行飼養。

  圖為文國山看著“致富驢”露出笑容。 蔣燕澤 攝

“我養驢有一年多了,有什麼不懂的就找金虎,到現在一共賣出去30多頭了,存欄還有60多頭。這兩年驢價也越來越好了,我這信心越來越足!”文國山如是説道。

産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産業發展是滋養農民美好生活的源頭活水。近年來,扣河子鎮因地制宜抓發展,科學規劃謀佈局,大力發展肉驢、大鵝等特色養殖産業,帶動群眾增産增收,跑出了一條鄉村振興的新路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