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回到地球,最想吃的還是襄陽牛雜面!”神舟十二號航太員聶海勝在太空接受採訪時的一句話,讓襄陽牛肉麵和牛雜面火出了圈。小小的一碗牛雜面裏,不僅盛著英雄濃濃的思鄉情,還培育出一個大産業,收穫了眾多消費者的喜愛。

“老闆,二兩牛肉麵!”每天晨曦微露時,襄陽人的一天,從一碗牛肉麵開始。半簍鹼面半簍豆芽,在沸水中翻燙幾次,盛入碗中澆上牛骨高湯,舀一勺牛肉、牛雜……在湖北襄陽市漢江一橋樊城橋頭西側的友誼街,空氣中瀰漫著牛油的香味。

3月30日清晨6點,賽家喜娃麵館門前已經排起了長隊,直到上午10點,人才稍微少些。旁邊的鄧家牛腩、龔老三牛肉麵莊同樣人頭攢動。

通過“打造品牌,提升品質,豐富産品”,襄陽市專注牛肉麵品牌建設,多措並舉為襄陽牛肉麵打開更為廣闊的市場。

家鄉味道 

古城襄陽是3000里漢江的碼頭要地,素有“七省通衢”“南船北馬”之稱。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南北美食在這裡交匯,僅是早餐,便可羅列出像胡辣湯、清湯、紅糖餅、豬油餅、酸漿面等幾十個特色種類。在眾多早餐品類中,襄陽牛肉麵一直是襄陽人的最愛。

襄陽牛肉麵産業協會會長李偉介紹,襄陽牛肉麵走紅于上世紀90年代。當時,襄陽漢江大橋北橋頭居民擅長以牛肉、牛雜為臊子做麵食,逐漸將牛肉麵做成了地方特色美食。進入21世紀以來,襄陽牛肉麵館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

支起兩口大鍋,一口熬湯、一口燒水,家門口立起四根竹竿,撐起一張塑膠棚,就可開門營業。資金投入少、技術門檻低,很多老百姓通過開麵館脫貧致富。

賽家喜娃麵館已歷經三代人,現在的老闆是33歲的雙胞胎兄弟。哥哥賽晶健説:“賽家從奶奶輩就在開麵館,當時嘗試著將牛雜下進鹼面中,沒想到大受歡迎。之後,又出現了豆腐面、海帶面、牛筋面等襄陽牛肉麵系列産品。”

襄陽牛肉麵的精髓在牛油,用牛骨頭熬湯,十幾味中藥和調料融合植物油熬製佐料,再配上麻辣油,味道獨特、營養豐富。直到現在,賽家仍保持著淩晨4點起床熬牛油的傳統。

“我們一年營業360天,根據收銀系統後臺統計,有顧客在店裏吃了357天。”賽晶健説,一碗麵傳承了三代,擁有大批忠實的消費者。

據不完全統計,襄陽市以“襄陽牛肉麵”或“××麵館”等為招牌的早餐麵店現有6500家,襄陽市外帶有“襄陽”或“襄樊”元素的麵館合計1100余家,總計數量達7600余家。除襄陽本地外,這些麵館主要分佈在武漢、上海、南京、廣州、重慶、鄭州、深圳等地。

由此帶來的經濟效益有多大?襄陽市委農辦主任、市農業農村局局長余濤算了一筆賬:全國7600余家襄陽牛肉麵館中,務工人員3萬多人,勞務純收入總額達26億元。襄陽牛肉麵帶動全市上游麵條加工、牛肉(牛雜)、湯料包和佐料等食材配送,下游黃酒豆漿統一配送、即食牛肉麵加工銷售等企業56家,年經營性收入約1.8億元。2020年襄陽牛肉麵全産業産值達46億元,市內襄陽牛肉麵營業額達23.7億元,佔全市餐飲營業總額的11.8%。

突破瓶頸 

“常年招收學員”,賽家喜娃麵館的墻壁上,貼著一張海報。事實上,與賽家喜娃麵館僅兩個門面之隔的龔老三牛肉麵莊的老闆正是賽家學員之一。賽晶健説,在他家學了技術再開店的,在襄陽本地就有六七家。

樊城區定中街一家名為襄小滋牛肉牛雜麵館裏,十多名來自河南、安徽、江西、山東的學員正在學習襄陽牛肉麵製作技術。店長張虎介紹,該店面不僅經營牛肉(牛雜)面,還負責培訓廚師。近5年來,每年都有上千名外地學員前來學習,特別是航太英雄聶海勝在太空喊話想吃家鄉牛雜面後,前來學習的外地人更多了。

近年來,襄陽一些廚師學校等培訓機構也將牛肉麵技能培訓作為特色項目,而政府主導的培訓更是火爆。譬如襄陽技師學院精藝樓,已經舉辦了18期牛肉麵技能培訓班,培訓學員近3000名。

遍地開花的實體麵館傳播著襄陽的老味道,方便快捷的速食盒裝面,則讓這款地方美食走得更遠。在做盒裝面上,湖北襄貿餐飲有限公司推出的“襄故里”走在了前面。

機器控溫熬油、精準投料,一分鐘可出40多包調料粉,從早上8點半到下午5點半,一天可生産4000多份成品,先進的自動化器械替代了不少人工。公司創始人趙威介紹,品質穩定的核心,在於生産標準化,這也是襄陽盒裝牛肉麵發展的關鍵要素。

2016年7月産品正式面市,2017年初“襄故里”品牌誕生。本地鹼面配上調料包,煮幾分鐘就能吃到地道襄陽牛肉麵,在外地打工的襄陽老鄉成了購買主力。此後,“襄故里”産品還覆蓋了牛雜面、海帶面、豆腐面等常見口味。

如今,公司不僅有穩定的生産隊伍,還有七八十人的網路行銷團隊,兩三天就能賣出四五千份盒裝面。市場價15.8元一盒的襄陽盒裝牛肉麵,賣出了1200萬元的年産值。

提質升級 

2020年7月,“襄陽牛肉麵”商標獲國家智慧財産權局核準註冊,核定使用於“餐廳、餐館、快餐館”等場所和“麵條、速食麵、掛麵”等商品。

儘管發展勢頭良好,但襄陽牛肉麵品牌標識紛雜、品質標準不一,沒有完善的管理標準和統一的經營模式,市場競爭力和抵禦風險的能力還比較弱,無法形成品牌規模效應,名氣遠不如柳州螺螄粉、蘭州拉麵。

為加快推進襄陽牛肉麵産業走出去,襄陽市制定了《牛肉麵産業集群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5年)》。“牛肉麵要走出去,標準化是關鍵。必須統一標識、統一流程、統一品牌,形成區域公共品牌效應。”樊城區區長王鵬飛告訴記者,“我們正借鑒柳州螺螄粉模式,引進主體建立中央廚房。”

“對飲食行業來説,原材料供應是關鍵,我們將提升原材料供應水準,加快原材料示範基地和中央廚房建設。”余濤表示,相關部門將加強對原材料種養和加工的技術支援,統籌推進襄陽牛肉麵原材料安全。力爭到2025年,以襄州、棗陽、老河口為主的鄂北崗地優質專用小麥種植比例穩定在90%以上,肉牛養殖基地年出欄30萬頭;大力推進小麥、肉牛、油料、辣椒、花椒、大蒜、豆腐等生産加工基地建設;支援各類主體建設襄陽牛肉麵産業中央廚房項目,原材料實行統一採購、加工、配送,提高襄陽牛肉麵規範化經營水準。

同時,實施龍頭企業培育工程,支援襄陽牛肉麵産業鏈企業通過直營、加盟、分銷等形式建設産業網路,擴大企業規模。“對首批在外地開展襄陽牛肉麵旗艦店標準化連鎖經營且有效運作一年後經市牛肉麵辦實地驗收合格的,市財政將通過市工商聯及外埠商會分別給予適當獎勵。”余濤説。

“聶海勝在空間站説,回到地球最想吃襄陽牛雜面,這是對襄陽農産品品牌最好的宣傳。我們要力爭到2025年,襄陽牛肉麵外出開店總數達到2萬家,産業鏈上下游龍頭企業100家以上,全産業鏈産值達到100億元以上。”湖北省政協副主席、襄陽市委書記馬旭明表示,要以襄陽牛肉麵等區域公用品牌為龍頭,加快打造農業全産業鏈,推動從“賣資源”向“賣産品、賣品牌、賣技術、賣文化”轉變,促進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 (經濟日報記者 柳 潔 董慶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