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廣州3月30日電 題:為大國空軍插上“隱形的翅膀”——記空軍首支空中加油機部隊
于曉泉、歐劍波、王文彬
空中加油,是衡量一個國家空軍作戰能力的重要標誌。
作為人民空軍組建的首支空中加油機部隊,南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部始終把實現“全時段升空、隨空域加油”能力作為目標,逐步實現從簡單氣象到複雜氣象、從陸上到海上、從一般條件到複雜戰術背景、從小分隊到大規模成建制加油等多個突破,成為提高空軍戰鬥力的“倍增器”。
(一)
上世紀90年代,這支部隊率先擔負某型國産加油機改裝任務。當時,空中加受油技術在我國還是一片空白。
“一定要儘早掌握空中加受油技術!”部隊長李文鋒説,與世界強國空軍的差距,使他們産生了強烈的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
那年11月中旬,他們首次圓滿完成加受油試訓任務。這一“戰略性對接”,標誌著人民空軍遠端作戰能力有了突破性進展,為空中進攻作戰開闢了全新的作戰樣式。
夢想的腳步一旦邁開,便勇往直前。進入新世紀,上級決定開展海上加受油試訓。
難!難!難!這一訓練難在海上參照係相對較少,加上海天一色、條件複雜,受油機飛行員心理壓力較大,一旦加油不成功,將導致戰機油量耗盡無法返回地面,後果不堪設想。
時任該部加油主任鞏磊對當時的情形記憶猶新:飛行員們一起承擔風險,克服困難,摸索經驗,反覆進行地面演練和預想。
真刀真槍上陣的日子終於來臨。那天上午7時許,隨著一顆綠色信號彈升空,一架空中加油機扶搖直上,很快消失在雲海之中。旋即,某型殲擊機編隊昂首直上雲霄,很快就與空中加油機會合,隨後在海空上演驚世之“吻”……
(二)
戰術背景下空中加油,是提升航空兵遠端打擊能力的關鍵一環。對於加油機部隊而言,從訓練加受油向基於實戰背景下的戰術加受油轉變,才是基於關鍵能力的突破。
列裝之初,這支部隊首次派出2架加油機參加一次演習,因為種種原因表現不佳。對當時空中加受油剛剛起步的他們來説,實戰化條件下加油機使用是一個嶄新的課題。
如何破局?官兵們給出答案:勤學、苦練。
為驗證所學所想,他們結合加受油普訓任務,主動設置複雜電磁環境干擾、對抗空戰等不同戰術背景,總結出多種空中加受油實施方法,形成一系列新模式新戰法;通過與殲擊機部隊、地面指揮所的不斷磨合,部隊戰術配合、空中協同、空中搜索等能力都有了較大提高,逐步形成全面過硬的戰鬥作風。
一次體系對抗演練中,戰機經過一輪空戰後油量告警。部隊接到命令後,迅速出動一架加油機,飛抵加油空域,與受油機會合。
此時的殲擊機所剩油量已經不多。突然,雷達螢幕上一條狹長的安全空域引起第一領航員王朋飛的注意。根據推算,這條空域能夠為加油提供幾分鐘左右的空檔期。他迅速引導加受油編隊上升高度,向這一空域飛去。
“進入加油位!”加油員迅速指揮殲擊機開始對接。“6米、4米、3米……對接成功!”“血液”源源不斷地快速注入戰機體內。
很快,加油完畢,殲擊機迅速脫離加油機重新向戰場飛去……
(三)
大雨,一夜未休。
次日,參加某大型綜合演練的該部飛行員抵達預定空域後,發現厚雲積壓、不具備目視加受油條件。此刻,殲擊機已從其他機場起飛奔赴“戰場”。任務在即,容不得退縮。
“上升至無雲區域,做好加受油準備。”聯合指揮所傳來指令。飛行大隊長房東洋立即調整航向,操縱戰機在雲縫中穿梭,逐漸上升高度,不敢有絲毫分神。高度表示數越來越大,機組成員的心理壓力也越來越大:這個高度的對接已突破了歷史極值。
上升!上升!終於,戰機穿破雲層,勉強達到目視條件。此時,機組幾乎貼著雲層上沿航行,等待受油機會合。不久,執行突擊任務的殲擊機準時抵達。調整好姿態後,加油錐套從加油機加油吊艙中緩緩伸出……終於,殲擊機與加油機對接成功。數分鐘後,順利完成空中加油的戰機猶如飽餐的猛禽,直刺任務空域。
“作為空軍首支加油機部隊,我們對空軍空中加油事業有種特別的使命、責任。”部隊政委郭茂説。
近年來,這支部隊不斷挖掘裝備潛能,一次次飛出新高度,祖國大江南北、遠海空天,處處留下了他們的航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