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偉大變革】  

3月23日,中國駐馬拉維大使劉洪洋同馬拉維外交部長南希·騰博分別代表兩國政府宣佈簽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至此,我國已與149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0余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訪問哈薩克和印度尼西亞時,先後創造性地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大倡議。“一帶一路”倡議實施9年來,取得了實打實、沉甸甸的成就,形成了覆蓋廣泛的基礎設施網路和基於産業鏈供應鏈的經貿格局,打造了一批標誌性民生工程,極大提升了共建國家民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同時,共建國家在“一帶一路”框架下與中國不斷加強文明交流互鑒,構建起民心相通的友好橋梁。

1.互利共贏的希望之路

3月9日,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埃及分公司承建的埃及新行政首都CBD項目,舉行中區酒店PK08標段主體結構封頂儀式,該樓也成為中埃建築承包商在CBD項目共同建設、完成封頂的首棟建築。

3月12日,作為中國和寮國兩國共建“一帶一路”旗艦項目的中老鐵路,迎來正式通車的第100天。100天來,中老鐵路沿線人來貨往,有力促進了雙邊經貿繁榮,提升了亞太地區的互聯互通水準。

3月19日,隨著一列名叫“索科”的火車,從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新火車站徐徐駛出,匈塞鐵路先期建設的第一部分貝爾格萊德至諾維薩德段正式通車,大大縮短了塞爾維亞首都與諾維薩德市的通行時間,實現了塞爾維亞人民長久以來的暢行夢想。

一個月時間內,分別位於非洲、亞洲和歐洲的“一帶一路”建設項目相繼傳來喜訊,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沒有因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而停滯,而是保持良好勢頭。“一帶一路”成為提高韌性、傳遞信心的希望之路,促進共同發展繁榮的發展之路,實現互利互惠的機遇之路。

“‘一帶一路’倡議是包容性發展戰略,它的生命力已經顯現出來。‘一帶一路’契合了時代需求,使合作夥伴將分歧放在一邊,並達成互利。在後疫情時代,‘一帶一路’倡議的前景會更好。”正如英國社會科學院院士、知名社會學家馬丁·阿爾布勞所指出的,共建“一帶一路”9年來,中老鐵路、以色列海法新港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順利竣工,中巴經濟走廊、比雷埃夫斯港、雅萬高鐵、匈塞鐵路等建設運營穩步開展,中歐班列開行量和貨運量也再創歷史新高,成為貫通疫情防控的“生命線”。“一帶一路”為各國經濟復蘇提供了強勁動力,也將為後疫情時代的世界開闢新的發展前景。

2.交融互鑒的民心之橋

同共建國家人民“心聯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基礎。2015年10月,亞洲政黨絲綢之路專題會議在北京召開,30多個國家的60多個政黨和政黨組織參加會議,為“一帶一路”倡議作出亞洲各國朝野政黨的積極貢獻。

眾人拾柴火焰高,共建“一帶一路”需要各國各利益相關方的積極參與。在這方面,中國共産黨在構建“一帶一路”互聯互通夥伴關係、加強共建國家人民“心聯通”方面不斷發揮作用。

2019年以來,我們黨通過黨際交往渠道,同巴基斯坦、斯里蘭卡、菲律賓、泰國等周邊國家相繼建立“一帶一路”政黨共商機制,涵蓋了周邊國家近40個政黨,其中不僅有執政黨、參政黨,也有在野黨。許多參會政黨負責人坦言,共商平臺填補了本國政黨就“一帶一路”合作進行政策溝通的空白。系列會議上,浙江、江西等地方省委負責人、機構和企業代表出席,推動了直接的務實合作。2022年1月,中國同東南亞、南亞國家“一帶一路”政黨共商會議等系列活動舉辦,使政黨共商機制從雙邊走向多邊,成功搭建起東南亞、南亞兩大板塊聯動的政黨夥伴關係網路。

為加強“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友黨友人與中國的相互理解和信任,搭建起民心之橋,中聯部近年來舉辦了“中國共産黨的故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地方的實踐”系列專題宣介會,中國共産黨同東南亞、南亞國家政黨對話會,中國—阿拉伯國家政黨對話會等活動,不斷創新交流形式。比如,在廣西桂林舉辦的“從擺脫貧困邁向共同富裕的征程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廣西民族地區的生動實踐”主題交流活動上,來自東南亞、南亞多國的高級別外交官在當地見證了中國的新時代發展成就。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一帶一路”需要共建各方的民心相通和互幫互助。自“絲路一家親”行動於2019年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民心相通分論壇上發起實施以來,已推動“一帶一路”沿線中外民間組織建立近600對合作夥伴關係,在沿線發展中國家開展扶貧救助、衛生健康、婦女兒童、環保公益等領域的300余個民生合作項目。中國民間組織國際交流促進會發起的“絲路一家親”民間抗疫共同行動中,藍天救援隊10名志願者千里馳援,赴柬埔寨開展了為期15天的消殺作業和人員培訓工作,行程1400公里,完成50處公共場所的消殺作業,直接受益群眾5.5萬人。中國和平發展基金會開闢抗疫物資捐贈綠色通道,克服疫情期間重重困難,僅用一週時間就將物資送到緬甸仰光。

這些無不體現出“一帶一路”堅實的民意基礎和中國人民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民的深厚情誼。未來,中國還將在“絲路一家親”行動框架內,在上合組織相關國家開展衛生健康、扶貧救助、文化教育等領域的30個合作項目,在非洲國家開展60多項合作項目,不斷幫助有需要的國家加強能力建設、改善民生福祉。

3.面向未來的合作平臺

青年是世界的未來,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友誼需要青年人的傳承。

2021年9月至11月,來自奈米比亞、南非、坦尚尼亞和辛巴威各政黨的80余名青年幹部參加了線上舉辦的“共塑未來:減貧與發展——非洲政黨幹部專題研討班”,學習中國的減貧經驗,也為未來中非合作繪下友好圖景。研討班上,90後成員佔一半以上,還有兩位是00後。

2021年9月的中國共産黨同東南亞、南亞國家政黨對話會上,各國“Z世代”代表在“匯聚青年力量,共謀疫後新前景——‘Z世代’領導力論壇”上,發出了支援多邊主義和地區合作的堅定聲音。

疫情期間,在華中科技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80後黎巴嫩青年阿德漢·賽義德,自願選擇留在湖北武漢,積極向國際社會介紹中國抗疫理念與實踐,並寫作《堅定:一個外國人的武漢日記》一書,記錄在武漢隔離期間的所感所思。

此外,在2021年面向阿拉伯國家青年開展的“我眼中的中國共産黨”主題徵文系列活動上,來自各行各業的阿拉伯國家青年積極參與,用作品表示願為共建中阿命運共同體貢獻青春力量。在“寄語冬奧 共迎未來”中蒙友好作品徵集活動中,蒙古國青年紛紛祝福北京冬奧會圓滿成功,這些都反映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青年對中國的關注和期待。

近年來,“歡樂春節”“荷魯斯杯”中埃武術散打對抗賽、“唱響埃及”華語歌曲大獎賽等活動,成為中埃文化交流的品牌,深受兩國人民,特別是青年人的喜愛。疫情下,中埃雲課堂、雲展覽、雲美食、雲演出、雲講座見證了中埃兩大文明交流互鑒步入新時代,中埃友好更加深入人心。

中國共産黨積極推動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沿線國家也堅定支援中國和“一帶一路”建設,鮮活的事實展現出了中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情景。“一帶一路”建設,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