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地面呼叫空中支援;今朝,空中呼叫地面支援。南部戰區陸軍某旅——
“呼叫變遷”昇華體系練兵意識
■解放軍報記者 陳典宏 李浩然 通訊員 許浩傑
紅日初升,狂飆突進。初春時節,南部戰區陸軍某旅一場實兵演練正在進行。
殺機四伏的低空戰場,戰鷹搭載特戰隊員向預定地域快速突擊。機敏的飛行員周琦,突然偵搜到“敵”潛藏目標……
戰果觸手可及。可周琦並未駕駛戰機迎面打擊,而是在空中利用資訊系統發送坐標,呼叫地面先遣力量支援攻擊目標,巧妙解局。
“打或不打,對飛行員來説,是一道選擇題。直接組織攻擊未嘗不可,但有可能暴露和影響投送任務,或是引發連鎖反應,進而影響戰場態勢走向。從全局看,呼叫地面支援才是最優解。”演練復盤,該旅領導説,窺一斑而知全豹,今天,空中呼叫地面支援,並非飛行員個人的靈感閃現,而是旅隊推動飛行員體系作戰思維更新升級的必然要求。
以往,陸空力量攜手作戰,地面呼叫空中火力支援是演訓場上的常態。如今,陸航部隊由支援保障型向主戰主用型轉變,必須加快實現軍事訓練轉型升級。該旅官兵深刻認識到,任何戰鬥行動必須融入體系的大棋局中考量,才能贏得最終勝利。
多年前的一場演練,讓周琦記憶猶新:那次,該旅飛行員只顧完成自己的打擊任務,未曾想戰機編隊過於深入“敵”陣地,導致支援地面作戰不及時,因小失大影響了整個作戰行動。
“這不是個別現象。”周琦回憶説,陸空聯合防空作戰體系構建之初,飛行員“以我為主”的思維慣性,導致空中和地面力量還是各自為戰。
演練中的深刻教訓,倒逼飛行員強化體系作戰觀念,不斷加強協同意識和配合意識。
然而,“懂配合”並不意味著能做“好搭檔”——
一次,該旅多架運輸直升機參加聯合演練,護送特戰隊員到達預定機降地域,卻落入對手“陷阱”。復盤時,他們總結失敗的原因:陸航編隊沒有充分考慮地面行動細節。
“需要反思的是,大家習慣了在陸空演練中充當配角,習慣了在行動前被告知需求,習慣了聽地面呼叫自己支援的聲音……”這次演練失利,引發該旅飛行員熱烈討論,讓他們深刻認識到:“主角意識”“配角意識”都是阻礙體系作戰的思想藩籬。只有每一個環節都具備全局意識,才能讓作戰體系産生“1+1﹥2”的效果。
誰是主角?誰是配角?體系作戰思維不僅要確立,還要不斷升級。該旅抓住訓練轉型的關鍵環節,派出多批飛行員到友鄰部隊取經,學習空軍、海軍以及雷達、炮兵、電子對抗等多軍兵種裝備和技戰術知識,掀起頭腦風暴。
“從融入體系到駕馭體系,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該旅領導説,今年開訓以來,他們與多支友鄰部隊建立聯訓機制,有意識地將作戰編組、戰法研究納入體系建設之中,在真打實抗中提升體系攻防能力,檢驗改進戰法訓法20余項。
每顆“棋子”都身在“棋局”
■魏 兵
如果把體系作戰比作一盤大棋局,那麼各兵種、各要素、各平臺就像其中的一顆顆“棋子”。現代戰爭多維疊加、多域同頻、多元聯動,“棋子”間的聯繫愈發緊密,“一著不慎、滿盤皆輸”的效應更加明顯。
身處體系之中,每名官兵都應有大局意識。縱觀世界戰事,勝出一方無不依靠作戰力量的相互配合、深度融合。實踐表明,體系用兵的能力越高,整體制勝的把握就越大。
戰場博弈,如果沒有大局意識,缺少體系思維,精銳之師也可能“馬失前蹄”。謀大局、重聯合,不僅僅是指揮員或者主攻手的事,每一個戰位、每一個環節都應善於從全局考量,把個體任務放到大局中謀劃和執行。唯有如此,才能在體系的“棋局”中落下“妙子”,制勝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