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廣西梧州3月27日電 題:還原東航墜機第二部黑匣子發現過程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27日9時20分許,“3·21”東航航班飛行事故客機第二部黑匣子被找到了。此前23日發現了第一部黑匣子。至此,失事飛機兩部黑匣子均已找到。

地點為距撞擊點約40米、地表約1.5米土層下

在27日的“3·21”東航MU5735航空器飛行事故國家應急處置指揮部第八場新聞發佈會上,民航局航空安全辦公室主任朱濤表示,27日9時20分左右,消防救援人員在技術組指定的重點區域深度搜尋,人工挖掘出一橙色圓柱狀物體。經民航專家確認為第二部黑匣子。

廣西壯族自治區消防救援總隊總隊長鄭西介紹了發現過程:一個搜尋小組在核心區撞擊點正東偏南5度、距離撞擊點40米的位置進行人工精細挖掘作業。當消防救援人員挖掘至地表往下約1.5米深處時,在翻開一塊樹根後發現一個被泥土包裹的圓柱形金屬罐體。隨後迅速交由民航專家辨認,確認為失事飛機的第二部黑匣子。

“我們挖到一個沾滿泥土的罐體,擦掉泥土,露出了橘黃的顏色和英文字樣,當時真的很激動!”廣西消防救援總隊南寧支隊副隊長陳小輝説。

此前23日16時30分左右,在事故現場主要撞擊點東南方向約20米處的表層泥土中,發現了失事飛機上的第一部黑匣子。

為專家標注的重點區域

27日,搜救現場天氣轉陰,小幅度降溫。記者在現場看到,工作人員穿著防護服、佩戴口罩在進行後續的搜尋取證工作,幾臺大型挖掘機正在作業。

鄭西介紹,共有338名消防救援人員進入現場進行搜尋,其中160人深入核心區搜索。為提高搜尋效率,在核心區採取與民航專家協同作業的方式,5名消防救援人員配一名民航專家,圍繞重點區域劃分網格,多組同步實施作業。

朱濤介紹,技術組根據近幾天現場勘查結果反覆論證,更加精準地確定了第二部黑匣子的重點搜尋區域。搜救組根據相關建議對現場工作方案進行了調整,對核心區挖掘點進行了分級,提升搜尋效率,在增加挖掘現場施工與勘查力量的同時,各方協調聯動,增加單日工作時長,開展了夜間搜尋作業。

陳小輝介紹,今天發現黑匣子的區域是經過民航專家判定的發掘重點區域之一,在今天之前,消防救援人員已經連續在此進行多日的搜救挖掘工作。“我們在這個區域共派了三組,從今天早上八點開始,根據專家標注的位置進行重點挖掘。”

是否能夠就此還原事故原因?

飛機一般裝有兩部黑匣子,剛剛發現的第二部黑匣子為飛行數據記錄器。其中的數據能夠為事故原因分析提供真實、客觀的證據。經檢查,記錄器其他部分損毀嚴重,數據存儲單元外觀較為完好。目前,該記錄器已送往北京專業實驗室進行譯碼工作。

據介紹,飛行數據記錄器一般安裝在客艙尾部,記錄時長25小時左右,記錄參數約1000個,記錄著飛機的高度、速度、航向、俯仰角、滾轉角、垂直速度等狀態參數,駕駛員操縱飛機的駕駛桿、駕駛盤、腳蹬位置和通話按鈕等參數,以及自動駕駛儀、自動油門等機載系統狀態參數。在發動機啟動時開始記錄,發動機停車後終止記錄。

此前發現的第一部黑匣子為駕駛艙語音記錄器,一般安裝在貨艙尾部,可以記錄四個通道聲音,記錄時長兩到三小時,可以記錄四個通道聲音,分別為機長通道、副駕駛通道、備用通道、環境通道聲音。

失事飛機的兩個記錄器都具有可以抵抗高過載衝擊撞擊、耐高溫、耐海水浸泡等特性,不易損毀。

“由於本次事故情形比較罕見,空管雷達顯示飛機是在巡航階段突然下降高度,且下降率很大,黑匣子對我們梳理事故鏈條、還原和分析事故原因非常重要。”民航局事故調查中心主任毛延峰説。

據悉,調查人員後期需要把兩部記錄器的數據,以及現場勘查的證據、空管雷達數據、機組和空管單位的陸空通話、飛機與地面的數據鏈傳輸資訊、證人訪談等資訊結合起來,進行綜合分析研判,才能更加客觀準確地分析事故的原因。(記者王偉、吳思思、郭軼凡、林凡詩、葉昊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