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考官”趕考記:用科技為裝備在役考核賦能加力

發佈時間:2022-03-22 17:20:05  |  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  作者:徐雅 李曉峰  |  責任編輯:謝露瑩
分享到:

裝備“考官”趕考記

■徐雅 解放軍報特約通訊員 李曉峰

初春的蘇北某訓練場,銀翼飛旋,狂飆乍起,沙塵撲面。陸軍工程大學訓練基地副教授涂建剛輕推手柄,翼展數米的無人機疾速掠地而起,在空中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

  學員使用無人等效偵察系統檢測偽裝效果。徐 雅攝

移動、懸停、再移動、再懸停……涂建剛一邊操控無人機,一邊向終端接收器輸入指令和參數。很快,訓練場區域的等效衛星偵察圖生成。這是他和團隊利用自主研發的無人機等效偵察系統,對某新型偽裝網進行在役考核。

“在役考核就是運用科學方法,系統化考核檢驗我軍現役裝備的各種實際性能,為裝備改型和研發提供依據。”涂建剛介紹,近幾年他所在團隊數十次奔赴山嶽、叢林、海島、高原,對處於部隊戰備演訓活動中的10余型偽裝、掃雷、舟橋裝備進行考核,他們也因此被部隊官兵稱作裝備“考官”。

一個雨後清晨,火箭掃雷車油門轟響、泥浪翻滾著駛向發射陣地,伴著一陣刺耳的呼嘯聲後,爆破帶在雷場翻滾爆炸。這是數年前涂建剛第一次參加在役考核的情景,他至今記憶猶新:爆炸的硝煙還未散盡,他就衝上去測量各種數據,用來評估該型裝備作戰效能。

“裝備是‘無言的戰友’,要把它們各種狀態下的實際性能考準,對我們來説是很大的挑戰。”涂建剛的感嘆,道出了團隊成員共同的心聲。

一次,教員汪輝等人在崑崙山脈驅車顛簸數天,嘴唇顏色由紅到紫再到黑,終於完成了某型裝備在役考核。然而,在數據分析階段,由於採集手段不夠先進,大量非結構化數據的轉換、校準讓他們筋疲力盡,汪輝禁不住自嘲道:“這哪是考裝備,分明是在考我們。”

回到招待所,他們抱著氧氣袋開始反思:“要把裝備性能考準,既要把考核實施方案設計得精準科學,還要有科學高效的數據採集和分析手段。”

幾年來,團隊成員不停“趕考”,為裝備在役考核加裝“科技芯”、連通“智慧腦”。對某型舟橋進行考核時,團隊一開始是由數名採集員用手持式終端分點位採集數據。一天,團隊成員陳俞龍看著橋車排煙口噴出的白煙,突然産生一個想法。數月後,經過團隊共同努力,研發了嵌入裝備電控介面的採集設備,使數據採集精度和效率實現了“雙躍升”。

“我們從無到有、從吸收運用到自主創新,用科技為裝備在役考核賦能加力。”該基地在役考核中心主任鞠進軍介紹,他們成功研發的6套裝備在役考核系統、12型數據採集設備、17種在役考核模型、5版無人等效偵察AI演算法,均在裝備在役考核中發揮了“金剛鑽”作用,得到了相關部隊指戰員的集體“點讚”。

  

中國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