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
上學期期末考試前,河北省張家口市清河路小學二年級學生楊洋很緊張,翻來覆去地看課本,不斷地“踱步”。他的媽媽卻胸有成竹。果然,到了考場上,小楊洋再也不用提心吊膽了——
每一個孩子都戴上小動物的頭飾,萌萌的,背一段課文、講幾句英語、説一個解題方法,“還能搶答呢。”楊洋高興地説。“背不出來課文怎麼辦?”記者問。小楊洋説:“背不出來換一篇背就好了,闖關成功的小朋友都能‘蓋章’,發好看的橡皮。”像是《道德與法治》課,考核方式就更有趣了,同學們通過知識競賽、講故事的方式答題,“特別精彩,大家把手都舉得高高的。”楊洋告訴記者。
除了考試指揮棒的變化,各地各學校的變化還有作業明顯少了,課後服務豐富多了。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不少地方創新了佈置作業的方式,比如,遼寧省盤錦市除了給接受程度不同的孩子佈置“分層作業”外,還推進了“有效作業”題庫建設。
“有效作業”顧名思義,是按照隨堂化、精準化、差異化的原則,以課程標準為依據,注重基礎,關注能力,統籌調控不同學科作業數量、作業品質和作業時長,避免繁難偏怪、超課程標準、重復性、機械性作業。“有效作業”編審專家庫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有效作業’分為必做題、選做題、自選題、錯題糾正四個部分,題庫涵蓋了小學和初中12個學科,一類是30分鐘時長的課後練習,一類是15分鐘時長的當堂訓練(供不允許留課後作業的學科當堂使用),確保控製作業時長的要求有效落地。”
對於一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不少地方還採取“第二課堂”的方式給這些孩子“開小灶”。福建省印發《進一步加強普通中小學教學常規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增加課堂觀察、教學反思和教學研修的要求,在學生輔導方面進一步明確課後服務、第二課堂及學習困難學生幫扶指導等具體要求。“既評價學生學業品質情況,又考察學生的日常課程參與、課堂表現情況,還關注任教班級或學生的發展變化和進步程度,徹底破‘五唯’頑疾。”福建省教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雙減”政策把孩子多餘的課業負擔減下來,強化了課內教學品質和效能,經過整個秋季學期的實踐,家長學生的焦慮明顯減輕。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在接受採訪時説,各地各學校落實“雙減”工作開局良好、進展平穩、成效明顯。“首先是作業總量時長有效控制,作業管理制度普遍建立,作業設計水準不斷提高,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書面作業的學生由‘雙減’前的46%提高到90%以上。其次課後服務實現全覆蓋,課後服務項目吸引力有效性顯著提升,自願參加課後服務的學生比例由去年春季學期末的49.1%提高到秋季學期末的92.2%。同時,教學管理也明顯加強,學校普遍建立了教學基本規程、強化了教師備課校本教研、落實了零起點教學和學習困難學生幫扶等制度,絕大多數教師參與了輔導答疑,教學品質不斷提高。”
有這樣一組數字可以佐證,國家統計局調查顯示,73%的家長表示孩子完成書面作業時間比“雙減”前明顯減少,85.4%的家長對課後服務表示滿意。
新學期開學,經過了精彩的寒假,各地各學校已經做好了充分準備。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很多學校認真制定教學計劃,確保開學後教學工作正常有序;認真分析每名學生上學期學習情況,對有學習困難的學生,有針對性做好輔導答疑;課後服務實施方案進一步完善,豐富了課後服務內容,更好地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需求。
“學校在開學後,要召開一次專題家長會,全面介紹去年秋季學期學校‘雙減’工作成效,特別是教育教學品質保障情況,積極聽取家長對本學期進一步做好‘雙減’工作的意見建議,切實增強家校協同做好‘雙減’工作的合力。”呂玉剛最後説。
(本報記者 姚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