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首頁世相首頁

除夕夜守站人:我的“雪之夢”和《我的冬奧日記》1/17)

發佈時間:2022-02-09 10:58:40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李溢春 栗衛斌 徐方琛 邢子鳴  |  責任編輯:劉穎
支援← →鍵翻頁

隨著2022年冬奧會開幕,北京正式成為歷史上首個同時舉辦過夏奧會與冬奧會的“雙奧之城”。這一年已經上演或即將發生的故事,很多人或將親歷、見證,銘記於心。2022年,對於百年老站青龍橋的站長楊存信來説,同樣意義非凡。

楊存信在這裡土生土長,從扳道員幹到站長,駐守青龍橋車站40年。在他30年的站長生涯中,29個除夕夜在車站度過。2022年春運是楊存信駐守的最後一個春運。

青龍橋車站始建於1908年,位於八達嶺長城腳下,是京張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1951年,楊存信父親楊寶華從北京列車段調此工作,一幹30年。1982年,剛滿20歲的楊存信接棒至今。一座百年老站,譜寫父子兩代鐵路人的青春華章。

而今,雖沒有客運業務,但青龍橋車站每天仍然列車不斷,市郊鐵路S2線和諧號列車每天在這裡進行技術性停車,即車頭變車尾、車尾變車頭,從“人”字形鐵軌的另一邊折返下山。列車進站後,要用道岔來改變行車方向。楊存信最怕的就是雪天,為了保證列車的正常運作,鐵道員工需要不停掃雪,以確保道岔靈活。

“鐵路工作對人的約束力非常強,工作枯燥、單一。每天接發車時間很短,剩下的時間就待著,什麼都不能做。但只要過了這個浮躁階段,什麼樣的工作都能做好。”楊存信説。

始終陪伴著楊存信守站的是詹公天佑之象。從1922年落成,這座銅像歷經百年。當年,詹天佑為解決關溝段坡度大、機車牽引力不足的問題,創造性地採用了兩台機車掉頭相互推挽的辦法,使列車進青龍橋東溝後回頭,依山腰作“人”字形,再倒向後折返穿越八達嶺隧道。而今,京張高鐵在青龍橋車站地下中心位置4米處穿越而過,與老京張鐵路立體交匯,“人”字形線路組合成一個“大”字。1982年,詹天佑和妻子譚菊珍合葬墓遷建於此,他的精神依舊在鐵路人心中賡續傳承。

如今青龍橋站變成了一個小博物館,原先的候車室、售票窗口,都已成為展覽品。自2008年這裡被首都博物館確定為工業遺産,楊存信的工作就多了一個——為前來參觀的人講解青龍橋車站。他樂於做這件事,因為他想讓更多人知道這個百年小站的歷史。

2022年1月31日除夕夜,楊存信在《我的冬奧日記》中寫道:守著青龍橋車站,我盼來了智慧京張高鐵的開通,見證了新老兩條京張鐵路線的歷史“交匯”。北京2022年冬奧會即將開幕,2月3日,北京冬奧火炬接力還將走進延慶的八達嶺長城,站在長城腳下的這座百年老站裏,我不是火炬手可心裏一樣火熱。

在站裏度過的最後一個除夕,我的工作似乎沒什麼不同,可又有點特別。交接班點名、佈置一天的工作、強調重點事項。天黑了,吃完年夜飯,穿上大衣,我來到詹公天佑之象前,望著詹公深深地鞠了一躬。6個月後,我將脫下這身鐵路制服,不過我向詹公許了願,不管是在崗還是退休,我都會繼續講好中國鐵路故事。(文/李溢春 栗衛斌 攝/徐方琛 邢子鳴)中國網新聞中心出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  


分享:
中國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