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講好新時代強軍故事

——學習習主席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系列文章之四

■王凱

習主席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站在黨和國家事業全局的高度,提出了繁榮文藝事業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為中國文學發展指明瞭努力方向,注入了強大動力。習主席的重要講話,既是關懷和囑託,又是希望和號召,更是鼓勵和鞭策,我聽後備受激勵和鼓舞,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對一名軍隊作家而言,學習貫徹習主席重要講話精神,最重要的莫過於用更多更好的軍事文學作品激發官兵鬥志、抒發官兵心聲、溫潤官兵心靈,為強軍興軍貢獻更為充沛的文學力量。

新時代軍事文學應當更加彰顯時代性,充分展現新的格局氣象和風采風貌。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每個時代的文學都反映著那個時代的特色和風格。也許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巴爾扎克才會説,作家是時代的書記員。今天的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今天的中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自信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而今天的人民軍隊,也正在實現整體性革命性重塑、重整行裝再出發,履行新時代使命任務的能力不斷增強,有力捍衛著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作為軍隊作家,面對的不僅僅是部隊體制編制的調整、武器裝備的更新、兵員結構的變化、作戰能力的躍升、實戰化訓練的深入,還要面對改革大潮帶來的思想洗禮、情感衝擊和人生選擇。從軍隊整體到軍人個體,這變化之速、覆蓋之廣、影響之巨,令人于寫作中常常生出落伍之感。習主席指出,“廣大文藝工作者要緊跟時代步伐,從時代的脈搏中感悟藝術的脈動,把藝術創造向著億萬人民的偉大奮鬥敞開,向著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敞開”,對此我深有同感。這兩年,我努力把目光聚焦軍隊改革背景走訪基層官兵的奮鬥、情感與生活,創作了長篇小説《塞下曲》、中篇小説《星光》、短篇小説《洞中》等作品,試圖從不同角度表現軍隊改革給部隊和官兵帶來的新變化和新思索。我希望自己的創作能夠始終處在強軍興軍現場,自己的筆觸能夠始終伸向基層戰鬥生活,努力當好記錄和見證強軍興軍偉大事業的“書記員”。

新時代軍事文學應當更加突出獨特性,熱情謳歌新的強軍實踐和火熱生活。我一直認為,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哪個行業,能像軍隊這樣與國家興亡和民族命運息息相關;沒有哪種職業,能像軍人這樣把集體使命與個體生命完全對接;也沒有哪種人類行為,能像戰爭這樣劇烈而深刻地改變整個世界和人類自身。從這個角度上講,軍事文學無疑有著最為宏闊又最為精微的創作天地,也有著極為獨特和極為動人的生活資源。關鍵在於,軍隊作家能否把生活開掘到前所未有的深度,能否在生活中尋找到全新的面向。較長的一段時間內,我自己的創作主要是依賴多年的軍旅生活經驗,雖然也能拿出一些作品,但也越來越感覺到捉襟見肘的窘況和難以為繼的疲態。這兩年,自己跟隨解放軍文工團文藝輕騎隊赴新疆、西藏、內蒙古等地為兵服務,親眼目睹了部隊建設跨越式發展的新面貌,親耳聽到了基層官兵講述的新鮮事,生活的熱流每每令我心潮涌動。記得自己在隆冬時節去朱日和基地,嵌入演習部隊一同行動,零下十八九攝氏度的天氣,在漏風的卡車上宿營,在星空下吃自熱食品,在偽裝網下和戰士們聊天。雖然身體吃了不少苦,卻也錘鍊了意志、豐富了感受、積累了素材,後來我以此創作了反映部隊實戰化訓練的中篇小説《荒野步槍手》。正如習主席指出的,“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生動鮮活的強軍故事,獨具魅力的軍旅生活,可親可敬可愛的基層官兵,永遠是軍事文學的源頭活水。

新時代軍事文學應當更加強調文學性,努力創造新的軍旅經典和官兵形象。新中國軍事文學有著眾多膾炙人口的經典作品,塑造了一大批血肉豐滿的人物形象。這些作品之所以成為經典,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前輩作家有著崇高的文學理想,堅持了很高的文學標準。正如習主席指出的那樣,“衡量一個時代的文藝成就最終要看作品,衡量文學家、藝術家的人生價值也要看作品。”講話中,習主席引用了茅盾、柳青、托爾斯泰的名言和李白的詩句,讓我又一次感受到了經典作家和經典作品穿越時空的強大魅力。軍事文學歸根結底還是文學,軍事文學創作只有堅持嚴肅真誠的態度、精益求精的標準、敢於創新的勇氣,才有可能拿出與新時代相呼應的優秀軍事文學作品,更好地為強軍服務、為基層服務、為官兵服務。這不僅是軍事文學的使命,更是軍隊作家的職責。

(作者為中國作協十大軍隊代表團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