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的“連心橋”
——湖北省恩施軍分區發揮交流幹部作用推進跨區域教育幫扶
■楊駒 張梨
冬天到了,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縣紅岩寺鎮民族小學五年級學生張君婕心裏卻熱乎乎的。脫貧後,她和家人住進寬敞明亮的新房。紅岩寺鎮民族小學也從低矮破舊的校舍搬進三層高的現代化教學樓,食堂免費提供熱氣騰騰的飯菜。
不僅如此,前幾天,她還收到了崔叔叔從上海寄來的學習用品。張君婕口中的“崔叔叔”,是上海市青浦區人武部副部長崔曉龍。
兩人相識于2018年。崔曉龍從上海交流到建始縣人武部任政委不久,得知紅岩鎮民族小學部分學生家庭困難、有輟學風險,便發揮交流幹部的優勢,多方聯繫在上海的戰友、企業和社會愛心人士,與貧困學生結成“一對一”幫扶對子。
2020年8月,崔曉龍因工作調動返回上海。儘管相隔1300余公里,他仍然惦記著建始縣的學生們:“冬天到了,教室裏冷不冷?孩子們穿得暖不暖?學習上還有什麼困難?”
“至2019年,恩施州8個國家級貧困縣(市)全部脫貧摘帽,學生義務教育階段因貧輟學的情況實現動態清零。”恩施市教育局學生資助中心工作人員向華説,“但部分山區學校教學條件還很落後。”
當前,16名交流到恩施軍分區的幹部,多數來自長三角等東部沿海地區。在他們的帶動下,來自東部地區的優質教育資源、資金支援源源不斷涌入,搭建起從東海之濱到武陵山區的“連心橋”。
課間時分,恩施市紅土鄉石灰窯小學六年級學生劉萬全和同學們討論老師佈置的一道思考題。“他現在開朗多了。”任課老師彭詩慧告訴筆者,“在軍分區交流幹部任哲牽線搭橋下,劉萬全收到了來自上海的愛心助學金,臉上笑容多了起來,成績也有很大提高。”
劉萬全是今年恩施軍分區新確定的5名幫扶學生之一。8月,恩施軍分區召開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進會,將愛心助學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在對口幫扶的石灰窯村,軍分區駐村工作隊入戶走訪調研學生家庭狀況。
“我們發現,脫貧之後,學生家庭經濟條件有了很大改善。”任哲介紹,但仍面臨一些難題。比如,有的學生患病需長期服藥;有的父母在外務工,與年邁的爺爺奶奶一起生活。“按照相關政策規定,他們均已享受國家的兜底保障。我們要做的,就是通過助學幫扶,為他們多加一重教育保障。”
為此,任哲聯繫上海一家企業,與石灰窯村5名學生確立幫扶關係。今年10月起,學生們每月能領取到一筆愛心助學金,直至高中畢業。
“孩子們都很好,不用擔心。”接到崔曉龍打來的電話,建始縣人武部政委劉友權笑著回答。據了解,該人武部今年又與花坪鎮石馬小學結成共建關係,他們不僅援建了一間“春苗圖書室”,還協調武漢一家愛心企業幫扶2名學生。“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鄉村振興正在路上,我們能做的事還有很多。”劉友權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