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第一次赴上海參加進博會的報道,有點小激動。但因為上海和北京都有小規模的疫情爆發,整個進博會之旅都伴隨著嚴格的防疫措施——需提交核酸陰性證明、疫苗接種記錄和上海綠碼才能開通證件許可權,而進入場館時還需再次出示48小時之內的核酸陰性證明。於是我和同行小夥伴算著時間測核酸的日子開始了。不過,這並沒有給我們的進博之行帶來任何不便。我們入住的是會方指定媒體酒店,這裡配套設置了核酸檢測點,在每天固定的時間,記者都可以在這裡完成核酸檢測。進入指定的小程式,登錄、掃碼、咽拭子——整個過程行雲流水,兩分鐘就可以搞定,是進博會順利舉行的堅實保障。
通過小程式“健康雲”可以快捷完成核酸檢測的預約、檢測和結果上傳
來之前就聽説過會場“四葉草”很大,但是,沒想到這麼大。日均兩萬步也逛不完的偌大場館裏容納了來自55個國家的640家展商,陰雨天氣也不能阻擋觀展者們的熱情,整個國家會展中心被一股熱浪包圍。只可惜展館太大、內容太多,我和小夥伴除了有的放矢地採訪了幾家日本參展商之外,實在是沒有時間把其他展位也都看一看,算是小小的遺憾。
在今年新設的藝術品展區,草間彌生的“大南瓜”和觀眾見面
自從上個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之後,一大批日本企業進入了中國市場,成為了中國消費者的“老朋友”。進入中國市場40週年的資生堂、深入國人生活各個領域的松下電器、因高性價比而深受中國消費者歡迎的豐田汽車……採訪一圈下來,我感受到,這些“老朋友”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充滿信心、對中國市場高度信任的同時,也越來越多地希望在中國發揮企業的社會責任,和中國共同成長,深度參與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食品館的JETRO展區,喬裝打扮的參展商在拍攝展品
11月8號,在7級大風的威力下,上海一掃前幾天的陰霾,晴空萬里,但冷得出奇。這天是記者節。早上來到新聞中心後,一下車就看到幾個志願者小朋友裹著羽絨服舉著引導牌在寒風中瑟瑟發抖,但嘴裏還不忘對到達場館的記者説:“記者老師,節日快樂!”那一刻有點淚目。新聞中心是記者們除了場館之外逗留時間最長的地方,在這裡,從白天都夜晚,都有無數記者忙碌的身影。和他們並肩作戰,讓我感覺到自己很榮幸能夠見證這場盛宴。同時,也為自己是一名記者感到驕傲。
新聞中心的志願者小朋友們為記者準備的記者節小驚喜
進博會落幕。回京路上,高鐵過了濟南就開始能夠透過車窗看到地上的積雪,讓我真切地感受到我又回到了北方。進博會那些天,從白天到黑夜,從風雨到晴天,雖然疲憊,但很充實。
向支撐這場盛會順利舉辦的無數個幕後英雄致敬,也期待今後的進博會能夠越辦越好。
記者在食品及農産品展區試飲初次參展的哥倫比亞企業的飲品
圖片:袁舒
作者係中國外文局亞太傳播中心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