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搜尋鑒定細節曝光!

發佈時間:2021-10-25 15:34:47  |  來源:中國退役軍人  |  作者:侯坤  |  責任編輯:劉峻淩
分享到:

今天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71週年紀念日。

從2014年至2021年,中韓雙方遵循人道主義原則,本著友好協商、務實合作的精神,連續8年成功交接825位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退役軍人事務部牽頭軍地有關部門,為前七批歸國安葬的所有在韓志願軍烈士建立了烈士遺骸DNA數據庫,通過搜尋對照遺物、搜尋史料檔案、生物資訊技術對比等方式為多名烈士確認身份找到親屬。

9月1日,第八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交接儀式在南韓仁川機場舉行。張悅 攝

本文通過採訪退役軍人事務工作者、科研專家、學者、發掘親歷者、駐韓記者等人,揭秘南韓烈士遺骸搜尋鑒定機構運轉的體制機制和發掘鑒定的幕後故事,講述目前中國在烈士遺骸搜尋鑒定領域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技術突破,展望了我國烈士遺骸搜尋鑒定工作發展方向,提出了一些工作啟示和建議。

  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移交已成慣例

22歲的柳彬正在南韓服兵役,軍銜兵長。記者電話聯繫上他時,他剛參加了今年第八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的發掘工作。

每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紀念日,南韓都會啟動為期兩個月的遺骸發掘行動,這項工作從2013年開始至今從未間斷。參加這項浩大工程的除了有考古、歷史、人類學、鑒定等方面的專家外,還有成千上萬像柳彬這樣的現役軍人。

每年的發掘任務都會動員發掘區域周邊的部隊輪流參加,士兵可以根據訓練計劃自願申請。柳彬曾在中國留學,對中國有著特殊的感情,今年6月底他和12名戰友自願申請參加發掘行動。

  南韓軍人在現場發掘

“最多時一座山有超過2000人同時展開發掘工作。”柳彬告訴記者,所有參與發掘的軍人都要接受關於現場保護、遺骸辨認以及考古工具使用等內容的培訓才能開始工作。

南韓一年一度的發掘工作由隸屬於南韓國防部的遺骸發掘鑒識團主導。發掘前,遺骨位置調查組根據戰史資料和參戰者、附近居民口述,並結合戰爭遺留物將發生過戰鬥的地方用經緯度在地圖上標出一個個方形區域,確定發掘地點後再向當地行政部門和土地所有者提出申請。隨後,許多配屬的發掘部隊將會按照分工在專家指導下進行發掘。

2021年7月6日,柳彬和戰友們在連續工作第9天后終於發掘出了一段人體腿骨。“在移交給現場遺骸恢復組前,我們幾乎拼出了這位軍人的骨架輪廓。”但最讓柳彬關注的還是遺骸腳骨遺留鞋底上的漢字和特殊花紋,由此他們判定這是中國軍人。

  南韓軍方發掘出的裝備殘骸

顯忠院,位於南韓首爾市冠岳山山麓。這裡三面環山,是南韓國立軍人墓地,也是南韓國防部遺骸發掘鑒識團駐地。步入發掘鑒識團大門,右側石碑上鐫刻著該團團訓——“讓他們回到祖國的懷抱”。柳彬發掘到的遺骸和遺物最終被送到了這裡完成後續鑒定工作。

退役軍人事務部烈士遺骸搜尋鑒定中心的一項課題研究顯示,2000年,南韓國防部籌劃開展烈士遺骸搜尋發掘工作。2007年1月1日頒布《國防部遺骸發掘鑒識團令》,正式設立遺骸發掘鑒識團。隨後10多年時間,南韓先後修訂頒布多項法律或規定。記者了解到,法律賦予了遺骸發掘鑒識團制定和實施發掘朝鮮戰爭中陣亡韓軍遺骸的中長期計劃,調查、確認和發掘遺骸,遺骸身份確認及遺屬確認以及收集、保存和管理遺骸發掘資料等職責。遺骸發掘鑒識團下設計劃運營課(處)、調查發掘課(處)、身份確認課(處)、監察室和支援大隊等5個部門。經過近20年發展,該機構在遺骸發掘鑒定領域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的工作體系及完備的制度機制,更培養了大批專業技術人員。

  南韓軍人在現場發掘

9月1日上午,在南韓仁川市一處部隊駐地的臨時安置場所,人民日報駐南韓記者張悅有幸見證了第八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及遺物整個裝殮過程。

“韓方嚴謹的工作態度、專業的操作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張悅告訴記者,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地將每塊烈士遺骸用以棉、繭做成的高麗紙悉心包裹後放入木質棺槨,並在棺槨外擺上鮮花。每件遺物被認真清理,編號登記。工作人員的每個流程和操作都有著具體的要求。

  韓方工作人員將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包裹後放入棺槨。張悅 攝

韓方專家Im Nahyok博士參與了全部八個批次的志願軍烈士遺骸鑒定和交接工作。她所在的負責確認遺骸身份的中央鑒識所由考古學、人類學和生物學等相關專業碩士學歷以上人員組成。

2014年至2021年,中韓雙方遵循人道主義原則,本著友好協商、務實合作的精神,連續八年成功交接八批共825位烈士遺骸。“今後在韓發掘出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南韓將繼續移交給中國,這已經成為慣例。”退役軍人事務部烈士遺骸搜尋鑒定中心主任李中水告訴記者,下一步他們還將繼續深化與韓方的合作交流,積極推進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保護相關工作,繼續做好志願軍烈士遺骸例行交接迎回相關工作。

  安葬儀式現場,全體人員向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三鞠躬。陶冉 攝

遼寧省社科院朝鮮南韓研究中心首席專家呂超表示,中韓連續八年合作開展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交接工作,表現出韓方最大的善意和對志願軍烈士充分的尊重和禮儀,其政治意義在於不僅促進了中韓兩國的友好關係和兩國民眾之間的友好感情,對於當前維護朝鮮半島和平穩定局勢也有現實意義。

  遺骸鑒定核心技術已達國際先進水準

新蔡縣佛閣寺鎮展吳莊村,位於河南省駐馬店市東南135公里。

展吳莊村是第七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展志忠的老家。隨著展志忠的遺骸歸國的,有一枚編號為CHN-626刻有“展志忠”的印章。退役軍人事務部烈士遺骸搜尋鑒定中心和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等軍地有關方面通過搜尋史料和檔案記錄,結合烈士犧牲時間、作戰地點、遺骸發掘位置等因素,篩查出431位烈士名單,直轄市、自治區的退役軍人事務部門共同協助摸排烈士親屬,組織333位烈士親屬參與DNA資訊採集和鑒定比對,軍地單位包括3名院士在內的10余位專家進行評審論證,最終展志忠等4位烈士身份和親緣關係得到確認。

  展志忠烈士的遺物和印章

“用DNA等技術手段確定烈士身份和親屬情況是烈士褒揚工作的新領域、新突破。”李中水告訴記者,這是退役軍人事務部烈士遺骸搜尋鑒定中心組建以來,首次承擔烈士遺骸鑒定比對工作。烈士遺骸身份認定是一項極為複雜且嚴謹的工作。任務團隊克服時間久遠、資料缺、親緣關係遠等困難,用較短時間成功確認烈士身份,驗證了烈士遺骸鑒定比對路徑的可行性。

2020年4月16日,退役軍人事務部烈士紀念設施保護中心(遺骸搜尋鑒定中心)正式成立,烈士遺骸搜尋鑒定、烈士事跡和遺物收集整理是其主要職責之一。

據記者了解,目前退役軍人事務部牽頭軍地有關單位,已經完成了對已迎回的志願軍烈士遺骸DNA資訊採集,建立了志願軍烈士遺骸DNA數據庫,翻譯完成志願軍烈士遺骸交接外文資料,並對數千件烈士遺物清點整理,全部建立電子化檔案。

下一步遺骸搜尋鑒定中心將建立烈士遺骸DNA數據庫和烈士家屬DNA數據庫,並通過兩個數據庫DNA資訊比對,爭取讓更多烈士找到親人。沒有比對成功的,將在公安部DNA數據庫中進一步比對。同時,通過遺物等線索,繼續為其他無名英烈開展尋親活動。

2015年1月,國家啟動“忠骨計劃”,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王升啟和他的團隊受領任務,開始著手建立“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DNA數據庫”。

  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DNA數據庫

王升啟告訴記者,志願軍烈士遺骸鑒定需要攻克兩大難題:一是烈士遺骸因年代久遠加上掩埋條件差,遺骸降解程度十分嚴重,給DNA提取帶來很大困難。二是志願軍烈士犧牲時大多沒有後代,父母兄妹健在的也很少,主要依靠遠親DNA進行比對,開展複雜親緣關係鑒定。這是國際上兩大公認的技術難題。

“總體水準國際先進,部分技術國際首創。”經過多年努力攻關,王升啟團隊突破陳舊遺骸DNA提取成功率低、抑製劑高、時間長等核心技術瓶頸,最快可以在6小時內完成遺骸DNA提取工作,提取成功率可以達到95%以上。

  制度體系亟待進一步健全和完善

9月17日下午,記者來到位於北京的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在這裡,王升啟和團隊成員正在進行赴瀋陽開展第八批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DNA採樣的前期準備工作。

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王升啟團隊正在開展DNA鑒定工作。軍事醫學研究院 供圖

“聯合軍地優勢單位和資源組建國家烈士遺骸DNA鑒定等專門機構,系統地常態化開展失蹤烈士和親屬基礎資訊庫、DNA數據庫建設和認親比對工作,盡最大努力‘讓每一位無名烈士有名’。”王升啟説,當前世界上美國、南韓、日本、越南、歐洲等國家和地區都相繼設立了專門的遺骸發掘鑒定機構。為了推動國家烈士遺骸發掘鑒定機構的建立,這些年有關部門一直在努力。

“儘快推進建立親屬DNA數據庫,與時間賽跑,這項工作迫在眉睫、刻不容緩!”王升啟表示,親屬DNA數據庫與烈士DNA數據庫同等重要,他建議儘快搶救性採集烈士近親DNA樣本,提高認親比對成功率、準確性和效率。他還建議廣泛發動社會力量,包括退役軍人事務部門、公安、醫療衛生系統等多部門聯合發力,讓更多的烈士遺屬、親屬進行採樣。

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王升啟團隊正在開展DNA鑒定工作。軍事醫學研究院 供圖

王升啟坦言,規模化開展烈士DNA數據庫建設和認親比對在我國尚屬首次,與其他國家比較,我國無論在專門機構、專職人員、技術標準以及法律法規方面都有較大差距,無法很好地滿足系統化、規模化及常態化開展烈士DNA數據庫建設和認親比對工作的任務需求。

“烈士尋親,這是國家的姿態,也是對軍人的承諾,無論你在哪,國家都有責任把你帶回家。”遼寧省社科院朝鮮南韓研究中心首席專家呂超表示,無論是戰爭時期還是和平建設時期,人民對英烈的敬重永遠都不應改變。用現代科技手段為70年前犧牲的烈士英靈尋找親屬,為烈屬尋找英烈遺骸,這是人民對烈士的緬懷崇敬和對烈士親屬的敬重安慰,也彰顯了一個大國和政黨的擔當。

李中水告訴記者,南韓關於烈士遺骸發掘鑒定擁有較為完備的法律體系。但南韓立法是基於“對本國有功者”的搜尋發掘鑒定,對志願軍烈士遺骸屬於被動發掘狀態。

近年來,中韓兩國在志願軍烈士遺骸發掘、鑒定、交接工作中奠定了良好的合作基礎。但我國烈士遺骸搜尋鑒定工作起步較晚、底子薄,發掘鑒定工作經驗較為缺乏,需要加大交流合作力度來學習借鑒經驗,同時要加強基礎研究,掌握先進經驗,提升工作能力,為長期開展烈士遺骸搜尋鑒定保護工作打好基礎。

中國人民解放軍禮兵從韓方禮兵手中接過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棺槨。王婧嬙 攝

據了解,南韓的搜尋鑒定隊伍主要依託軍方組建,業務部門均隸屬於國防部,硬體先進、人員齊備、專業覆蓋面廣。而我國無論在專門機構、專職人員、技術標準以及法律法規方面都有很大差距。李中水建議,我國可以充分發揮國內軍地有關單位及高校科研院所優勢,借智借力推動組建搜尋發掘鑒定等專業隊伍平臺。

李中水介紹説,我國可以按照總體設計、分步實施的方式逐步制定頒布烈士遺骸搜尋鑒定相關法律和法規,要積極爭取儘早將烈士遺骸搜尋發掘工作納入制度建設總體框架,明確遺骸搜尋發掘任務規劃、體系建設、工作標準等,建立全國統一的規範化發掘保護規程體系,讓更多志願軍烈士早日回到祖國的懷抱。

 

中國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