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以視頻方式出席在昆明舉行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併發表主旨講話,其重要內容受到各國媒體和各類國際環保組織的關注。各國媒體同時紛紛報道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成就,表達國際社會對分享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成功經驗的期待。

關注昆明生物多樣性基金成立

10月12日,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上發表主旨講話時,習近平主席宣佈,中國將率先出資15億元人民幣,成立昆明生物多樣性基金,支援發展中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護事業。此舉引發了全球各大媒體和環保組織的關注和好評。

世界自然基金會在其官網刊發《世界自然基金會對COP15領導人峰會的回應》稱,中國宣佈成立昆明生物多樣性基金,支援發展中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護事業,展現了中國正在發揮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領導作用。中國作為COP15主席國,在扭轉生物多樣性喪失和建設一個對自然友好的社會的過程中,發揮領導作用十分重要。此外,中國秉持的生態文明理念也可以為推動到2050年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願景提供支撐和動力。

在接受香港《南華早報》採訪時,國際組織綠色和平東亞分部全球政策高級顧問李碩表示,習近平主席出席COP15領導人峰會併發表主旨講話,説明瞭中國對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視。世界非常關注中國將怎樣利用COP15的平臺,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做出貢獻。

期待分享我國成功經驗

隨著COP15的召開,各國媒體和國際環境保護組織對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進行了持續關注,報道我國對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成就,表達國際社會分享我國成功經驗的期待。

據英國路透社報道,中國近期發佈的《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白皮書顯示,目前,中國確定了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其中,陸域優先區域總面積達到了276.3萬平方公里,約佔陸地國土面積的28.8%。根據白皮書,中國將繼續把自然保護作為重點工作,加大對破壞生態環境行為的打擊力度。

美聯社的報道稱,幾十年來,中國在保護自然地和野生動物方面取得了進步,設立了自然保護區,讓一批瀕危物種如大熊貓的數量不斷增長。

馬來西亞《星報》報道認為,通過生態文明建設,中國自然環境持續改善,這足以證明生態文明建設是推動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

彭博社引用英國皇家鳥類保護協會高級政策官員喬治那·錢德勒的話説,從關注森林覆蓋面積上升到對瀕危物種的保護,再到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理念,中國有很多生物多樣性保護經驗可以分享,COP15是中國展示自己環保理念的機會。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埃米特氣候變化與環境研究所艾利克斯·旺表示,對於中國的領導人來説,環境保護是一項重要工作,他們相信環境問題真實存在。這給國際社會帶來信心,那就是中國不只是在關注自己的環保問題,也在為世界帶來好處。

香港《南華早報》報道指出,對於環保主義者來説,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理念的核心就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特別工作組主席哈維·洛克表示,希望中國向國際社會闡釋生態文明理念,這一理念將使更多人行動起來,思考如何按照自然規律進行活動,而不是淩駕於自然規律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