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戰區陸軍某舟橋旅組織渡江保障演練——

“鋼龍”橫跨長江主航道

■程晉一 劉 力 解放軍報特約通訊員 程小冬

9月11日上午,長江某水域,一場渡江保障實兵檢驗性演練悄然展開。

望著滾滾江水,中部戰區陸軍某舟橋旅十連連長劉義勇神色凝重。該旅年年組織架設浮橋演習,為何這次會讓他“如臨大敵”?

原來,演習江段水情複雜,亂流多、回流大,門橋在行駛中姿態易發生偏移,錨定困難。

這註定是一場硬仗。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官兵迅速奔向各自戰位。在門橋長指揮下,一節節門橋直指預定渡場。

江面水流湍急。隨著兩岸浮橋不斷向中間延伸,劉義勇用旗語指揮門橋緩緩向橋軸線靠攏,不斷修正被水流衝偏的門橋姿態。

由於兩岸地形迥異,位於閉塞門橋兩側的門橋容易發生前後偏移,連接時機很難捕捉。一節門橋長幾十米、重數十噸,在湍急的江水中將這樣的龐然大物合成一體,其難度不亞於在顛簸行駛的汽車上穿針引線。官兵根據水流速度、江底土質等情況,借助門橋自身動力,將門橋一節節連接起來。

“右側浮橋偏離橋軸線!”安全員的報告令劉義勇心裏一緊。如果處置不當,很可能會造成門橋相撞,後果不堪設想。劉義勇當機立斷,指揮門橋向左前方航行,在距離左側浮橋不到1米的位置向上平行移動。

“停!”幾個旗語後,閉塞門橋穩穩地連上左岸浮橋。劉義勇再次指揮官兵調整門橋姿態,浮橋成功合龍。

“鋼龍”淩波飛架,橫跨長江主航道,蔚為壯觀。

此次演習,參演部隊採取多縱隊方式,從多個方向直奔演練場。該旅領導告訴筆者,為提升部隊在陌生水域遂行渡江保障任務的能力,今年他們根據訓練計劃,將部隊分散部署至多處陌生水域駐訓。經過5個多月的摔打磨練,部隊機動千里集結於此地展開實兵檢驗性演習,有效檢驗了訓練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