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散落的“紅色星火”

——陜西軍地合力做好縣級及以下烈士紀念設施管理保護的新聞調查

■孫樹江 陳燕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曹 琦

陜西省旬邑縣革命烈士陵園內革命烈士紀念碑巍然聳立。申威隆攝

英烈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脊梁,承載著跨越時空的精神力量。習主席深刻指出:“對一切為國家、為民族、為和平付出寶貴生命的人們,不管時代怎樣變化,我們都要永遠銘記他們的犧牲和奉獻。”

陜西是革命老區,素有崇尚英雄、關愛英雄、捍衛英雄、學習英雄、爭做英雄的光榮傳統。烈士紀念設施是重要的紅色資源,是鮮活的黨史學習教材,是寶貴的精神財富。7月份以來,陜西軍地聯合開展縣級及以下烈士紀念設施管理保護專項行動,按照“資訊校核全覆蓋、規範整修全覆蓋、有效管護全覆蓋、宣傳教育全覆蓋”的標準要求紮實推進。三秦大地上尊崇英烈、學習英雄的氛圍日益濃厚。

陜西省召開縣級及以下烈士紀念設施管理保護專項行動部署會。孫樹江攝

核校資訊、建檔造冊

讓每一處烈士紀念設施都有據可查

秋分時節,在村民余春喜老人的帶領下,記者冒雨走了1個多小時的山路,探訪了位於秦嶺深處的陜西省山陽縣南寬坪鎮的兩座無名烈士墓。

“這是漫川關戰役中犧牲的兩名紅軍烈士的墓,是在陜西軍地攜手開展縣級及以下烈士紀念設施管理保護專項行動中發現的!”同行的陜西省商洛軍分區政治工作處主任董志強介紹,這兩名紅軍烈士在漫川關戰役中受傷犧牲,後被群眾偷偷埋葬在山洞附近的山坡上。因擔心遭到國民黨民團武裝的報復,當時沒有立墓碑。80多年來,紅軍烈士墓的故事一直通過口口相傳的方式傳承著。

“兩名紅軍烈士是馬革裹屍、戰死沙場的英雄,卻連名字都沒有留下。守護好烈士墓,讓更多的後人緬懷、紀念他們,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山陽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副局長任立軍告訴記者,兩名紅軍烈士留下的資訊極少,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工作人員正在走訪附近村民,加緊蒐集烈士的相關資料,讓更多的人知道英雄、了解英雄、銘記英雄。

青山處處埋忠骨。陜西是革命老區,幾乎每個縣都有烈士紀念設施,它們猶如散落在三秦大地上的“紅色星火”。這些年來,各級黨委、政府對各級烈士紀念設施持續進行建設管理、修繕維護,但仍然有不少烈士墓等烈士紀念設施因散落各地、時間久遠,很多資訊逐漸遺失,成了無人知曉的“無名墓”“無名碑”。

革命戰爭年代,不少革命烈士犧牲後,遺體被簡單地安葬于山峁溝壑、崇山峻嶺間,一些散葬的墓地沒有得到有效保護,有的逐漸成為無名烈士墓。近年來,隨著城鄉建設發展加快,一些烈士紀念設施漸漸被新建的建築物包圍,增加了管理維護的難度。

針對這一現象,陜西軍地相關部門決定從精準掌握烈士紀念設施數據入手開展工作。“這是準確掌握烈士紀念設施情況、據實測算補助經費、科學決策部署工作的基本依據,也是高標準完成好烈士紀念設施管護工作的前提。”陜西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副廳長高巨會介紹,他們統籌軍地力量在全省廣泛開展縣級及以下烈士紀念設施管理保護專項行動,要求對轄區內所有烈士紀念設施開展全面排查,對每一處紀念設施的名稱、規模、面積、位置、簡介、管理方式等資訊,逐一核實、分門別類、建檔造冊,建立全省烈士紀念設施“一本通”臺賬,實現一處一檔。

散葬烈士紀念設施資訊核校是此項工作的重難點所在。記者了解到,由於零散烈士紀念設施分佈廣、時間久遠,加之沒有詳細的數據資料,資訊核校需要做大量深入細緻的調查。為此,該省充分動員民兵、退役軍人和村組幹部組成服務隊,以村(社區)為單位逐一摸排調查零散烈士墓,準確測量地理坐標,規範拍攝實物照片,同時開展“為烈士尋親”活動,通過走訪附近村民、聯繫烈士後人,對每位烈士的姓名、籍貫、出生日期、參軍時間、參加的戰鬥、犧牲的時間和地點等情況進行反覆核對,確保各項數據不重復、無遺漏、零差錯。

記者近日從陜西省退役軍人事務廳了解到,截至9月底,陜西省已完成烈士陵園、烈士墓、烈士碑、烈士紀念廣場等13類烈士紀念設施、3萬餘處數據的核校工作。

近日,陜西省退役軍人事務廳聯合省軍區政治工作局等部門,在西安中學舉辦陜西省“英烈事跡宣講進校園”活動。向 輝攝

應修盡修、不漏一處

讓每一處烈士紀念設施都有專人管護

開展縣級及以下烈士紀念設施管理保護專項行動之初,陜西省某市對全市縣級及以下烈士紀念設施管理保護情況進行抽查時發現:有的烈士紀念設施由附近村民臨時代管,有的烈士墓由烈士後代管理,有的烈士紀念設施缺少日常管護,還有個別烈士墓位於家族墳地,未達到“應遷盡遷、集中管護”的要求。

這樣的現象並不在少數。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國家級、省級烈士紀念設施普遍管護得較好,但不少縣級及以下烈士紀念設施日常管理不到位。究其原因,主要是“三缺”:缺機構編制、缺專職人員、缺專項經費。

“如果烈士紀念設施沒有被列為縣級以上烈士紀念設施,日常管護資金幾乎沒有保障,維護管理很難。”多地退役軍人事務局負責人向記者坦言,即便有了管護資金,如果沒有專門的人員負責,長期管護仍面臨難題。

烈士紀念設施保護迫在眉睫,“三缺”問題如何解決?對此,山陽縣進行了積極探索。

商洛市愛心志願者到烈士陵園祭掃。余守義攝

“全縣共有散葬烈士墓232個,涉及11個鎮辦,點多、線長、面廣,集中遷移難度非常大。”山陽縣人武部部長郭強介紹,經軍地反覆研究,最終確定了“劃分片區、就近遷移,相對集中、分級管理,應修盡修、不漏一處”的工作原則,在已有兩個烈士陵園的基礎上,再建立6個革命烈士墓集中安葬管護區,把地處偏遠和嚴重破損的烈士墓進行遷移並集中安葬,因有相關法律法規規定不能遷移和烈士遺屬不願遷移的,就地修繕。他們還通過專設公益性崗位和購買社會服務的方式,讓每一處烈士紀念設施都有專人管理和維護。“現在,山陽縣不論是烈士墓集中管護區,還是零散烈士墓地,都有人管,都有人維護。”郭強説。

山陽縣大力推進烈士紀念設施“發現一處、保護一處、管理一處”的做法,在陜西省內起到良好示範作用。在此基礎上,他們打出一套組合拳:區分集中、零散等不同情況類型,統一規範各類烈士紀念設施管理保護的具體內容、運作模式、整修標準、管護方式、保障渠道、時限要求等,促進標準化、規範化管護;通過設立管護點、劃定保護範圍、標注保護標識等方式,逐個明確管護責任主體和管護權責;軍地有關部門組成聯合專班,對各級管護工作進行常態化檢查督導,發現解決問題,追究相關責任。

行走在三秦大地上,隨處可見各地積極加強烈士紀念設施管護的有力舉措——

延安市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原則,將革命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工作納入城鄉建設規劃全過程,明確哪些需要搶救修復、哪些需要整合開發、哪些需要重遷重建,分清輕重緩急、分類分批實施。

寶雞市搶抓“十四五”規劃編制機遇,計劃投入專項資金,對16個烈士紀念設施進行提質改造,同時對現有31處紀念設施的服務、祭掃、維護、值班、衛生保潔等制度進行修改完善,用制度規範管理,用管理促進工作,不斷提升烈士紀念設施管理保護水準。

西安市建立了市隨機抽查、縣每月抽查、社區定期巡查的制度,聯合西安市檢察院對全市316處縣級及以下烈士紀念設施進行常態督導,進一步明確任務、壓實責任,確保紀念設施始終有人管護、有人負責。

商洛軍分區官兵到漫川關烈士陵園祭奠。余守義攝

緬懷英烈、銘記歷史

每一個英雄事跡都應永遠銘記

“原來‘小蘿蔔頭’就是宋振中烈士,他的安葬地離我們並不遠。”9月18日,西安市長安區小學生屈子強和同學來到楊虎城將軍陵園,參加了一次特殊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聆聽了“小蘿蔔頭”的感人故事後,屈子強默默地解下胸前的紅領巾,係在烈士墓旁的石榴樹上,他説:“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革命烈士們經過一生的奮鬥才取得的。我一定珍惜幸福時光,刻苦學習,做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

歷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傳。管護好烈士紀念設施對於緬懷英烈、銘記歷史、教育後人意義重大。採訪中,陜西軍地多個部門負責人表示,這些年,各級在做好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工作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但縣級及以下烈士紀念設施的歷史資料挖掘困難較多、基礎設施配套不全、展陳內容單一,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烈士紀念設施教育功能的發揮,應加強整理研究,守正創新拓展教育模式,不斷深化教育效果。

烈士英名,彪炳韆鞦。為更好地整理研究英烈事跡、傳承英烈精神,陜西各地廣泛蒐集整理、挖掘搶救烈士事跡,收集保護展陳烈士遺物、革命證物、歷史文物,創作出版烈士題材的文藝作品和通俗讀物,極大豐富了英烈精神的內涵。

“共和國的旗幟是紅色的,共和國的今天是無數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真誠地感謝你們,我們永遠懷念你們!”在第八個烈士紀念日來臨之際,陜西軍地聯合組織的“英烈事跡宣講進校園”活動在西安中學舉行,現場聆聽宣講的學生張一迪感慨地説。

記者了解到,為了讓更多人緬懷英烈、銘記歷史,陜西省各級建立了英烈故事庫和宣講人才庫,組織開展英烈故事進機關、進企業、進校園、進社區、進軍營“五進”活動,邀請老兵宣講團、優秀講解員、文史專家、英雄模範、烈士遺屬為群眾講述英烈故事,充分利用新媒體進行傳播,全社會尊崇英烈、學習英雄的氛圍日益濃厚。

把弘揚烈士精神融入學校思想品德教育,將烈士事跡引入課堂教學,是陜西省的一個特色做法。在銅川市耀州區照金北梁紅軍小學,記者發現,每名學生都能講出幾個英烈故事。“了解英烈故事,不僅能傳承先輩的精神,也能讓孩子們體會到美好生活來之不易。”北梁紅軍小學老師楊楠説,他們不僅讓孩子們學習英烈事跡,還通過張貼英模畫像、命名紅軍班等方式營造濃厚氛圍,經常邀請老革命、老紅軍講授革命歷史,組織學生到烈士墓開展祭掃、獻花等活動,讓他們多方面感悟革命精神。

“無論時空如何變遷,革命先烈應該永遠受到人民的尊敬、愛戴和緬懷。長期以來,我們黨始終崇尚英烈、捍衛英烈,把英烈作為中華民族閃亮的精神坐標,用英烈的事跡和精神教育、激勵廣大人民群眾。”陜西省軍區領導説,深入挖掘烈士精神內涵、廣泛宣揚烈士英雄事跡,使其永葆時代光芒,不但是一份沉甸甸的政治責任,更可啟迪後人更好地傳承革命精神。我們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讓烈士紀念設施保護成為各級行動自覺,讓人民群眾對每一處烈士紀念設施都“知其來”“講其事”“揚其名”,真正達到緬懷先烈、銘記歷史、不忘初心、勇毅前行的目的。

商洛市中小學廣泛開展“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精神”活動。余守義攝

為銘記,更為傳承

■張曉明

祖國是人民最堅實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坐標。習主席深刻指出:“理想之光不滅,信念之光不滅。我們一定要銘記烈士們的遺願,永志不忘他們為之流血犧牲的偉大理想。”

陜西省眉縣扶眉戰役烈士陵園。新華社發

歷史的天空,英雄烈士燦若群星,熠熠生輝。在中華大地上,有無數仁人志士為了民族復興和人民幸福前仆後繼,以熱血澆灌理想,以生命踐行信仰,他們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永不熄滅的精神火炬。

每一處紀念碑,每一座烈士墓,每一段英雄故事,都應被永遠銘記。這些年來,軍地各級都做了卓有成效的努力,更多的烈士被人們熟知,他們的精神得到傳承。據統計,全國每年有1.5億多人次走進烈士紀念場所,祭奠緬懷革命先烈。同時,也要看到,多數處於革命老區和偏遠山區的縣級及以下英雄烈士紀念設施,在修繕管理、維護祭掃、英烈史料收集等方面,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烈士紀念設施承載了中國共産黨領導人民艱苦卓絕的百年奮鬥歷史,銘刻了無數革命先烈為黨的事業付出的偉大犧牲,是中國共産黨非凡奮鬥歷程和中國共産黨人精神譜係的歷史見證,是重要的紅色教材,必須倍加愛護。令人欣喜的是,今年6月,退役軍人事務部和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印發通知,部署開展全國縣級及以下烈士紀念設施管理保護專項行動,緬懷英烈、銘記歷史有了更為堅實的保障。

崇尚英雄、緬懷英烈、傳承英烈精神,是我們對“從哪兒來、往哪兒去”的鏗鏘回答。軍地各級在大力展開專項行動時,步子可以再大一些、措施可以再實一點。比如,抓緊整理瀕臨消失和損毀嚴重的重點革命烈士紀念設施名錄,按照屬地管理原則,由地方政府下達搶救任務,優先安排資金實施保護性搶救,確保相關重要遺址及時得以修復。比如,研究出臺地方性烈士紀念設施保護管理辦法,將工作目標、任務和措施落實到具體部門、單位和個人,實行專人負責、掛牌保護,強化目標考核。再比如,拓寬保護資金籌措渠道,採取政府撥一點、集體籌一點、社會各界捐一點的方式,建立革命烈士紀念設施管理基金,解決保護資金緊缺問題。

緬懷英烈,為銘記,更為傳承。步入新時代,踏上新征程,我們要持之以恒、更加努力地講好英雄故事,常態化開展英烈故事“進機關、進校園、進企業、進軍營、進社區”活動,同時把弘揚英烈精神同推動工作結合起來,在一次次穿越時空的對話中叩問初心使命,在一次次賡續傳承中堅定理想信念,激發出奮進新時代、崗位立新功的內在動力,匯聚起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磅薄力量。

製圖:扈 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