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見習記者 展聖潔)9月1日上午,第八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遺物裝殮儀式在設于南韓仁川市一處部隊內的臨時安置場所舉行,109名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的遺骸以及1226件遺物即將返回祖國。

這是自2014年此項工作開始以來的第八個年頭,至此共有825位烈士遺骸回國。如何為這些歸國烈士找到親人?

烈士印章是確定身份的主要線索

今年以來,退役軍人事務部烈士遺骸搜尋鑒定中心和軍隊有關方面不懈努力,2020年歸國的第七批117位在韓志願軍烈士中,梁佰有、展志忠、吳雄奎、林水實4名烈士正式確認找到了親屬。

據介紹,為做好第七批在韓志願軍烈士身份鑒定工作,退役軍人事務部烈士遺骸搜尋鑒定中心會同遼寧省退役軍人事務廳認真整理能表明烈士身份的遺物,梳理出9枚印章。同時,搜尋相關史料和檔案記錄,搜尋到有可能在第七批在韓志願軍烈士範圍內的431位烈士名單。在組織333位烈士親屬參與DNA資訊採集和鑒定比對後,最終確定了4位烈士的身份和親緣關係。

據退役軍人事務部烈士遺骸搜尋鑒定中心主任李中水介紹,從南韓迎回的第七批117位志願軍烈士的遺骸是在南韓鐵原地區白馬山一帶挖掘出來的。

“志願軍烈士遺骸主要是由韓方進行挖掘,挖掘出以後,由韓方先期作身份確認,判斷是哪國軍人。比如有‘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中央慰問團’字樣的白瓷杯在烈士遺骸身旁,再加上技術鑒定,就可以證明是中國軍人。”李中水説。

退役軍人事務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烈士印章等有較明確身份資訊的線索摸排並進行鑒定分析,是烈士遺骸鑒定分析的主要方式,也是目前最有效率、成功率較高的鑒定方式。“印章不是每位烈士都有,因此為確認烈士身份提供了更直接的線索。”李中水説。

據悉,本次確定身份的展志忠烈士、吳雄奎烈士、林水實烈士,就是通過印章確定身份和親緣關係的。

核查史料成為烈士尋親新途徑

值得關注的是,本次鑒定比對成功的梁佰有烈士是退役軍人事務部烈士遺骸搜尋鑒定中心主動核查檔案資料並找到其侄孫的。

這是自2019年開展“尋找英雄”全網活動,並通過烈士印章尋找烈士及其親屬線索鑒定比對成功烈士身份後,又一個突破性成果,表明通過相關史料核查摸排烈士及其親屬線索,並開展鑒定比對工作路徑是可行的,為今後開展烈士遺骸鑒定比對工作積累了經驗。

“梁佰有烈士本人沒有後代,侄孫輩也只是依稀聽長輩提起過有個爺爺去朝鮮打仗後就沒有回來。”李中水説,經過認真比對,通過多種技術手段反覆確認,最終確定了梁佰有烈士的身份和親緣關係。

經核實,梁佰有烈士,男,出生日期不詳,籍貫為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金塔李家佛陀莊子,生前係志願軍64軍190師570團戰士,1951年4月25日犧牲于朝鮮半島的京畿道金坡裏。

李中水錶示,針對其他未鑒定比對成功的烈士和親屬,將持續開展比對工作,以期在今後能取得成果。

烈士遺骸DNA數據庫已建成,今後將建親屬資訊庫

退役軍人事務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做好歸國安葬志願軍烈士遺骸身份鑒定和為烈士尋親工作,豐富完善烈士遺骸DNA數據庫。妥善保管好已發掘志願軍烈士遺物,做好烈士遺物徵集和展陳工作。

李中水介紹,對陳舊烈士遺骸開展身份鑒定比對工作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首先,尋找親屬十分困難。“烈士名單因年代久遠,存在資訊不準確、不全面的情況。特別是大部分烈士犧牲時沒有後代,很難找到直系親屬。”

其次是親緣關係鑒定困難。從這次摸排情況來看,退役軍人事務系統細緻摸排到的烈士親屬親緣關係大多較遠。除展志忠烈士有兒子且健在以外,其餘的大部分烈士親屬都是侄孫輩的(第三代親緣關係),鑒定比對的難度很大。

此外,烈士遺骸DNA提取比較困難。“烈士遺骸受到戰爭創傷大,當年在戰場被匆匆掩埋,長年累月受雨水、微生物、地質災害等環境因素破壞,DNA資訊降解嚴重。專家團隊篩選多個方案,最終有95%以上的檢材成功提取到DNA資訊。對於未成功提取DNA資訊的檢材,專家團隊還在進行攻關,力爭取得最大成果。”李中水説。

目前,退役軍人事務部已經為1-7批全部歸國安葬的在韓志願軍烈士建立了烈士遺骸DNA數據庫。下一步,將重點梳理在韓志願軍烈士遺物和史料資訊,精準摸排有較為明確身份資訊線索的在韓志願軍烈士親屬,開展重點比對工作。同時,為在韓犧牲的志願軍烈士建立親屬資訊庫,分期分批開展在韓志願軍烈士親屬DNA資訊採集工作,開展規模化數據比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