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爭取一秒,離勝利更近一步
——“晴空”攜帶型防空導彈班組項目技能賽現場傳真
■陶 然 解放軍報記者 李姝睿 錢曉虎
解鎖、發射!一聲巨響,防空導彈拖著尾焰直刺蒼穹。幾秒鐘後,導彈在晴空劃出一條優美的彈道弧線,精準擊中1400米外的模擬直升機靶標,贏得在場中外官兵的歡呼喝彩。完成射擊後,主射手陳培超顧不得看結果,迅速奔向戰車,他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再快一些,哪怕只有一秒。”
8月25日上午,“國際軍事比賽-2021”“晴空”攜帶型防空導彈班組項目技能賽成績揭曉:第4位出場的中國參賽隊,以20分20.936秒的成績獲得第一名。
這個結果,對於中國參賽隊來説實至名歸。
“轟……”接到出髮指令,駕駛員張雨澤駕駛的戰車迅速衝出起跑線。僅30秒,戰車就已通過車轍橋,平穩停在自動步槍對隱顯目標射擊地段。哪怕在“8”字形路障礙,最窄處距離限位桿僅有一拳的距離,中國參賽隊的戰車也如行雲流水般穿梭其間,不斷挑戰極限……戰車身後,那道一直緊緊跟隨的漫天煙塵,給觀眾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中國隊的速度之快,可見一斑!
戰車速度快,射擊速度更快。在自動步槍對隱顯目標射擊地段,4名隊員迅速下車,向射擊陣地奔去。壓彈上膛、快速據槍、屏息瞄準、果斷擊發……隨著一聲聲槍響,遠處的靶標應聲而倒。之後,在對突然出現的模擬直升機靶標射擊中,機槍手彭鑫的射擊動作同樣乾脆利落。
“對於首次參賽的我們而言,目標就是奪冠,希望可以為國爭光。”這是所有中國參賽隊隊員的共同心聲。對模擬空中目標進行尾追射擊的射手董春林説:“賽前看到其他國家的參賽隊員,就想與他們較量一下,展現我們中國軍人的風采。”
下車取彈、抱彈衝刺、據筒準備……比賽那天,董春林在到達導彈尾追射擊地段後,以最快速度完成一系列動作,並向裁判示意,發射準備完畢!此時,一枚高速靶彈突然升起。瞄準、截獲、穩定跟蹤、發射,一連串動作一氣呵成,防空導彈猶如一柄利劍直刺藍天!空曠的賽場頓時安靜下來,只有導彈摩擦空氣的“嗞嗞”巨響。湛藍的天幕下,導彈彈道弧線與靶彈目標弧線成功交匯,目標被準確擊中。
“多爭取一秒,聽起來不多,但如果每個人、每一段都多爭取一秒,那就會離勝利更近一步。再快一些,不僅是比賽的取勝法寶,更是戰場的制勝之策。”賽後,分隊指揮員武磊深有感觸地説。
(解放軍報庫爾勒8月25日電)
8月25日,“國際軍事比賽-2021”中國庫爾勒賽區進入第3個比賽日。圖為在以體能強度大、技能要求高而著稱的“安全環境”項目比賽中,中國參賽隊陸軍代表隊隊員進行化學洗消作業。解放軍報記者 王 俊攝
鏖戰賽場 佳績頻傳
解放軍報庫爾勒8月25日電記者錢曉虎、特約通訊員程小冬報道:8月25日,“國際軍事比賽-2021”“安全環境”項目單組賽落下帷幕。經裁判委員會確認,中國第一、第二車組均以9分12秒的成績完成比賽,中國參賽隊取得單組賽總評第一名的好成績,俄羅斯和白俄羅斯並列第二名,烏茲別克獲得第三名。
“安全環境”核生化偵察班組比賽是防化專業課目和競速越障相結合的綜合性競賽項目。此次中國陸軍參賽的兩個車組人員,均來自81集團軍某合成旅。按照賽前抽籤順序,中國參賽隊的兩個車組分別與越南、俄羅斯的車組進行比拼。在兩輪比賽中,中國參賽車組均發揮出色。
今天,我火箭軍也首次派隊參加了“安全環境”項目比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但不參與排名。
解放軍報烏茲別克吉扎克州8月24日電金漢波、特約記者汪學潮報道:當地時間8月24日,“國際軍事比賽-2021”“軍醫接力”項目“模擬設備操作”比賽課目,在烏茲別克吉扎克州福裏什山地訓練場展開。經過一天的比拼,中國參賽隊女軍醫付菲奪得該項目比賽第二名。
“模擬設備操作”比賽,主要是臨床救護技能比拼。軍醫需要在後送傷員過程中的4個站點,完成心肺復蘇、X影像判讀、靜脈注射和傷口縫合、心肺聽診和心電圖解讀等救治任務,以各站點實際操作綜合評定成績。
這次比賽使用的裝備型號與國內不同,操作規程和動作要領也有所差異。比賽中,中國參賽隊隊員沉著冷靜、從容應戰,嚴格按標準流程操作,贏得了比賽組委會、裁判員和各參賽國觀摩人員的高度認可。
搏擊長空,處處考驗基本功
■許 毅 解放軍報記者 王衛東
2架殲-10B戰機編隊,一前一後,呼嘯著加速衝刺,在跑道中段拔地而起直衝雲天。他們翼下的俄羅斯梁讚州嘉吉列沃機場上,殲-16正咆哮待戰振翅欲飛。
8月24日至25日,“國際軍事比賽-2021”我“航空飛鏢”參賽隊進行了第一階段駕駛技巧的比賽。我方裁判組組長付曉宇告訴記者,參賽的我空軍代表隊整體發揮穩定。
縱觀這一賽段的比賽課目,從航線導航飛行到低空複雜特技,再到空中目視偵察等,都屬於飛行中基礎技能層面的比拼,這與該賽事以“兵種(專業)分隊和大型武器平臺技戰術基礎課目競賽為主”的定位相契合。
打基礎,是飛行訓練領域永恒的課題,各國空軍均對此高度重視。這一國際性賽事,定位於基礎技能的考核,正是這一共識的客觀反映,也必然對世界空軍訓練理念産生一定的引領和借鑒作用。
記者了解到,中方所有任務分隊均是首次出國參賽,但入駐後,賽前主辦方只組織一個飛行日的適應性訓練,平均到每個參賽機組,只能進行一個架次的適應性訓練。面對陌生機場和靶場,他們通過這一個架次的“熱身”,把狀態調整到最佳,靠的就是紮實的基本功。
在異國飛行,不僅要和兄弟部隊合訓,更要和俄羅斯、白俄羅斯等參賽國的十多型戰機同場合訓。忙碌的機場上各國各型戰機此起彼落、穿插往返,我“航空飛鏢”參賽機組做到了“即插即用”、來之能戰。運-20在飛行日中因臨時調整推遲起飛,機組人員沉著應對在雨中出擊,在空中把時間追了回來,既沒影響後續計劃展開,還高效利用了訓練時間。
面對這一場場考驗,參賽隊員從容應對。大家體會到,常態化體系訓練中錘鍊出的硬功夫,是高效高質應對賽場“聯合考核”的“通行證”。
第一組飛行比賽再次印證了這一點。殲-16飛行員顧啟明、徐家寧告訴記者,他們當天參加了戰役戰術航空兵組空中導航駕駛技巧課目比賽,要在3分半比賽時間內完成6個動作,全程操作必須零失誤;在5個通過點上,時間誤差必須小于3秒,位置偏差必須小于15米,這對空中飛行操作的精準度、穩定性以及心理素質等都提出極高要求。
“靶場森林茂密,樹高數十米,飛低空特技課目時,視覺衝擊特別大,感覺樹梢就在飛機肚皮上‘蹭’,心理素質不過硬,就可能出現數據偏差導致被扣分。可以説空中每一秒,都考驗著平時基本功打得牢不牢。”顧啟明説。
在目視偵察環節,隱藏在茂密叢林中的目標很難被發現。殲-10B飛行員李石勇和僚機安江波密切配合,保持飛機狀態和編隊隊形,很快搜索到目標。他們説,在實戰中導航設備可能被干擾,“眼睛往外看”是一項必備的作戰技能,這方面能力的提高,得益於這些年“金飛鏢”等實戰化訓練對基礎能力的錘鍊。
正如大樓能蓋多高,取決於地基有多深,高水準的比賽最終比的往往是基本功的厚度。這一點,在國際軍事比賽各賽場上,處處得到印證。同樣,在未來戰場上,生死較量中最終勝出的,必定是能力底數最厚實的那一方。
(解放軍報莫斯科8月25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