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0%受訪者會對疫情造謠者積極舉報
獲取疫情資訊 受訪者首推新聞客戶端及權威官方網站
如今,瀏覽最新的疫情資訊已經成為很多人每天必做的事情。但同時,一些謠言也層出不窮,擾亂著抗擊疫情的秩序。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wenjuan.com),對2034名受訪者進行的調查顯示,對於疫情資訊獲取途徑,受訪者首推新聞客戶端及權威官方網站。受訪者最關注疫情的發展情況(82.9%)和防控知識(81.5%)。82.0%受訪者會對疫情造謠者積極舉報。
疫情資訊獲取途徑 受訪者首推新聞客戶端及權威官方網站
對於獲取疫情資訊的途徑,調查中,受訪者首推新聞客戶端及權威官方網站(72.4%),其次是看電視新聞(72.1%)。
接下來是:微信微網志等社交平臺(58.3%),社區或村委會通知和公告(51.7%),醫院公示,醫生告知(43.1%),專家講解視頻(41.2%),通過他人得知(19.6%)。
對於新媒體、傳統媒體、社交平臺,四川達州市民謝小韞平時都會關注,但她覺得,新媒體和社交平臺有時會出錯,她更喜歡權威媒體和公眾號,喜歡單純的數字和不帶感情的新聞稿。不過她覺得,如今的網路氛圍好多了,大部分行銷號都不敢像之前那樣大放厥詞了。
廣州00後何家豪一般通過社交平臺的權威發佈,來關注疫情資訊。特別是實時更新的感染人數等資訊,他只會相信官方認證的渠道。
受訪者最關注的疫情資訊是疫情的發展情況(82.9%)和防控知識(81.5%)。65.7%的受訪者關注疫苗的接種情況,61.8%的受訪者關注政府的防疫舉措。
天津某高校輔導員梁晶晶最近一直在關注教育部門發佈的學生返校等方面的資訊,還有每次疫情發生的區域,“我會特別關注是否有我學生的所在地”。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王旭龍比較關注每天病例的變化,手機每天都會推送,可以很方便地查看。同時他也關心疫苗接種情況,“身邊12歲以上的人都接種了疫苗”。
河南省週口市19歲的本科生李子豪關心的資訊主要是全國的病例數目、省內的中高風險地區,還有身邊具體的防疫措施。這些都有官方的發佈渠道,獲取並不困難。
82.0%受訪者會對疫情造謠者積極舉報
對於自媒體上關於疫情的資訊,73.5%的受訪者會多方印證,獨立判斷思考。82.0%的受訪者表示不信謠、不傳謠,會對造謠者積極舉報。
面對不明來源的疫情相關資訊,謝小韞的應對很直接:不明來源一律按假消息處理。“判斷和甄別也很簡單。沒有新聞六要素,假消息!有的話就上網搜索,沒有詳細相關報道,假消息!單一個視頻沒頭沒尾的,大部分都是往年過期新聞,或者張冠李戴。可以利用視頻裏的建築、人物、街道進行搜索。盡信書不如無書,盡信公眾號不如無腦”。
李子豪一般是通過權威發佈和傳統媒體獲取疫情相關資訊。對於不明來源的資訊,他會抱著懷疑的態度,與權威的新聞資訊進行比對,這樣很容易就可以鑒別出來。在微信中遇到謠言,他會告知身邊朋友不要相信,更不要轉發。
面對不明來源的資訊,何家豪説,如果消息是發生在身邊,可以出門實際感受、判斷。如果是在距離自己較遠的地方,則看當地是否有官方發佈,或者看新聞報道。
“只要沒有官方渠道發聲,對於資訊我都持保留意見,不會輕易轉發、擴散。”梁晶晶説。
對於一些謠言的擴散,謝小韞認為,還是要加大科普力度。科普工作非常辛苦,而且不被理解。有些人不接受新科學、新思想,寧願聽一些行銷號忽悠,他們沒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去辨別什麼是真、什麼是偽。如何把看起來高深的知識淺顯易懂地表達出來,讓人理解、接受,是每個科普工作者都需要思考的,科普工作任重道遠。
本次受訪者中,00後佔18.8%,90後佔42.8%,80後佔30.0%,70後佔6.5%,其他佔1.8%。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黃衝 實習生 王九龍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