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無事”中看“有備”

——“國際軍事比賽-2021”我“航空飛鏢”參賽隊空轉机場見聞

■許 毅 解放軍報記者 王衛東

“全部順利進駐!”當地時間8月13日傍晚時分,隨著由1架運-20和2架殲-16戰機組成的編隊飛抵俄羅斯梁讚州嘉吉列沃機場,中國空軍“國際軍事比賽-2021”出國參賽帶隊副指揮員田旭光松了一口氣。

這是運-20和殲-16編隊首次跨國轉場。由於兩種機型的特點差異較大,長航時編隊飛行,對裝備可靠性、穩定性要求高;大小飛機編隊,大飛機和小飛機速度必須保持一致,雙方安全裕度都相對降低……這些因素,讓田旭光的精神一直緊繃著。

負責引領任務的運-20飛機機長周函告訴記者,對運輸機來説,“跨國機動+引領飛行”是難度較高的課目。“我們既要負責空中引領,還要擔負空中決策指揮、任務指令接收、任務籌劃、通信保障等任務。”

錘鍊全天候起降的本領,是他們必須具備的打仗硬功。臨出發前,國內機場上空下起了雨。3架飛機犁開跑道上的積水,先後破空而起,順利通過了這次轉場“考試”的第一題。

殲-16飛行員顧啟明、許家寧等人分別駕機,與運-20在密布的烏雲中爬升到8400米高度。這時,耳機裏傳來“進氣道除冰中”的提示。“這個高度的雲層太厚了,得繞過去,一旦結冰將危及飛行安全。”顧啟明回想。

此時,運-20機組也高度關注著飛機的結冰風險。很快,地面指揮員啟動預案,下達飛到10400米高度的指示,編隊聽令再次爬升。

改變飛行高度,本身並不難。但是大小飛機在一起,進行任何調整,都遠比單架飛機和單一機型編隊更複雜。要想協同一致應對、達成默契,關鍵在於對各種情況預想充分、事先做好各種準備。

比如,巡航高度調整到10400米,必須提前向國內、國外有關部門申請、協調,獲得批准;運-20這種大塊頭爬升到萬米高空長航時飛行,事先必須對裝備性能、環境溫度、油量載重等進行充分考慮研究。

“我們把可能發生的情況全都準備到了,僅是一路上落地機場和備降場的資料,我們就研究、準備了好幾百頁。”周函説,為了準備這次跨國轉場,編隊地面協同10多次,雙方對出航速度、高度、載重轉場過程所有的細節“精打細算”,各種特情處置的流程也經過反覆協同,共同制訂了科學規範、操作簡潔的《特情處置決策清單》。

編隊從容應對各種特情,始終保持良好狀態,最終穩穩進駐比賽機場。在此之前,殲-10B、運-9、轟6K等參賽戰機,分別採取不同方式,按計劃完成各自進駐。

進駐過程看似波瀾不驚,但探究我任何一支參賽部隊所做的準備,都能看出官兵靜水流深式的巨大努力。只有平時立足實戰,才能在戰時做到有備而來。

(解放軍報莫斯科8月16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