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華盛頓8月10日電 題:美基建法案“瘦身”後獲批 提振經濟作用有待觀察
新華社記者許緣 高攀
美國國會參議院10日以69票贊成、30票反對的投票結果,通過總額約1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建設法案,較總統拜登的最初提案大幅“瘦身”。分析人士認為,法案在眾議院闖關前景不明,對經濟的提振作用有待觀察,且將進一步增加聯邦財政壓力。
經過數月討論和修訂,當天通過的“基礎設施投資和就業法案”將為現有聯邦公共工程項目提供資金,同時在5年內新增約5500億美元投資,用於修建道路、橋梁等交通基礎設施,更新完善供水系統、電網和寬頻網路等。該法案雖然得到共和、民主兩黨支援,但規模較拜登最初提出的約2.25萬億美元大幅縮水。
拜登當天發表聲明稱,雖然白宮的經濟議程“遠未完成”,但這項“歷史性投資”將在未來10年使美國煥然一新。參與起草該法案的參議員當天也稱,基建法案將給美國帶來“數十年的經濟增長和繁榮”。但在經濟學家看來,這一“瘦身”後的基建法案能在多大程度上提振經濟有待觀察。
短期而言,基建法案中的新增支出僅為5500億美元左右,與國會疫情期間累計通過的近6萬億美元經濟紓困措施不可同日而語。同時,基建法案中的新增支出將在未來5年內分階段實現,與經濟紓困法案中的失業救濟福利以及小企業支援資金等向經濟直接注入大規模資金的財政支出相比,對經濟增長的短期貢獻並不顯著。
高盛研究部首席政治經濟學家亞歷克·菲利普斯認為,基建法案對2022年和2023年美國國內生産總值(GDP)的提振力度或將分別達0.2個百分點和0.3個百分點。
長期來看,基建法案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很難量化。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卡倫·戴南表示,目前很難期待基建法案對經濟增長貢獻“亮眼數據”。基建項目通常規模大、耗時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很難量化”。
賓夕法尼亞大學經濟學家吉勒斯·迪朗東表示,建設高速公路或會在短期內推動經濟增長,但長期作用“似乎值得懷疑”。
前舊金山聯儲銀行經濟學家約翰·費爾納德指出,雖然州際高速公路曾大幅提高美國經濟生産力,“但這不意味著再建一個高速公路網能起到相同效果”。
從事基建經濟研究的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家詹姆斯·波特巴認為,基建法案提出的使用美國本土製造原材料等要求,將推高建設成本,從而壓縮基建法案帶來的收益。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聯邦體制給予州及地方政府較大的財政自主權,聯邦基建投資落實到州及地方具體項目的過程中往往難以充分發揮效用。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日前發佈的一份報告預測,在道路和橋梁等實體基建領域,聯邦政府每多投資1美元,州及地方政府投資將相應減少15美分,相當於給聯邦政府投資打了“八五折”。
華盛頓智庫美國進步中心基建政策部門主任凱文·德古德形象地指出,州政府在運用聯邦基建資金方面的極大自主性,恐難讓基建法案得到全面落實。
與此同時,基建法案或導致本已岌岌可危的聯邦財政狀況進一步惡化。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預計,2021財年(2020年10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美國聯邦財政赤字將達到3萬億美元,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達到13.4%,是1945年以來第二高水準,而基礎設施投資法案將在未來10年內推高聯邦預算赤字約2560億美元。
雖然基建法案提出通過挪用未使用的疫情救濟資金、推遲降低處方藥價格以及強化加密貨幣投資收益報稅制度等方式籌集資金,但有分析認為,這些措施于支出而言無異於“杯水車薪”。
接下來,基建法案將送至眾議院審議。眾議院議長佩洛西此前曾表示,眾議院希望在參議院通過另一項3.5萬億美元支出法案後,一併就這兩項法案進行審議。不過,民主黨籍眾議員就眾議院同時討論並通過上述兩項法案存在分歧。眾議院中間派民主黨議員10日致信佩洛西,敦促後者發起對基建法案的全院投票,以及時提振受疫情重創的美國經濟,同時對3.5萬億美元支出法案可能繼續推高通脹壓力和財政赤字表達了擔憂。這表明,兩項法案一併在眾議院順利“通關”並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