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航母編隊近期頻頻在世界多地“刷存在感”,調門雖高卻難掩實力的虛弱——

帝國殘夢 難掀波瀾

■倪海寧

被自捧為“歐洲第一艦”的英國海軍45型驅逐艦自入役以來故障頻頻,讓人大跌眼鏡。英國國防採購部長日前承認,6艘45型驅逐艦有5艘處於“趴窩”狀態。圖為該型艦艇停靠在碼頭。資料圖片

近期,英國“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編隊在遠洋航行途中“小動作”不斷,在世界多地“刷存在感”,其意圖引起地區國家警惕。然而,受限于英國國內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經濟大幅下滑等現狀,以及世界和平力量崛起的時代大勢,英國雖急欲在海外重溫往日帝國殘夢,卻已顯得力有不逮,難以掀起多大的波瀾。

多面發力——

企圖大刷“軍事存在”

“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編隊5月下旬從英國樸次茅斯港出發,開始長達7個月的所謂“首次全球作戰部署”。按計劃,該編隊經過地中海和印度洋,最終到達亞太地區,總航程超過2.6萬海裏。遠航途中,編隊頻頻“作秀”:

新航母首次參加打擊行動。6月底,編隊行至地中海東部時,英美兩國的F-35B戰機從“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上起飛,打擊了伊拉克境內的“伊斯蘭國”殘余勢力。這是“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服役以來首次參加實戰,也是自2011年利比亞戰爭以來,英軍首次開展航母打擊行動。

擴大軍事存在。7月下旬,英國國防大臣華萊士訪問日本,並與日防衛大臣岸信夫發佈聯合聲明表示,航母編隊抵達日本後,英國將把從本土經巴拿馬運河到達亞太與編隊會合的2艘江河級巡邏艦,永久性派駐亞太地區;2023年後,還將在該地區常態化部署一個由海軍陸戰隊員組成的“瀕海反應群”,負責執行所謂“撤僑和反恐”等任務。

加大聯合演習力度。整個行動期間,編隊預計將與40余個國家進行互動。特別是,其將與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地區盟友舉行一系列軍演,大有“脫歐”後急於向國際社會“秀肌肉”“賺臉面”的意圖。

多種考量——

妄圖扮演“全球角色”

中東和亞太局勢波詭雲譎之際,英國以航母牽頭開展其海空軍“近30年來最大的一次海外行動”,有多種考量。

憑藉武力“秀肌肉”,彰顯國際影響力。為緩和外界特別是盟國對英國“脫歐”後發展前景的疑慮,英國近年在“全球英國”構想指導下,千方百計宣示其“全球行動”的意願、立場和能力。今年3月,英國政府發佈的涵蓋外交、國防與安全政策的“綜合評估報告”明確指出,“印太地區”是未來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地緣政治重要性不斷攀升,因而將是英國對外政策的優先方向。

配合美國,凸顯和借力“英美特殊關係”。在“脫歐”與疫情雙重衝擊之下,英國不僅經濟難振,戰略迴旋空間也大幅縮小,急需通過更多迎合美國的戰略關切,顯示其是美國“最可靠的盟友”,穩住英美關係這一英國外交的“基本盤”。急於“呼朋引伴”增加對印太事務佈局的美國,也正需英國作為“馬前卒”加入,配合其“太平洋威懾倡議”。

助推軍事改革,獲取支援增加軍費。此次航母編隊遠航期間,與多個國家針對性地演練防空、近岸支援、雙航母作戰等課目,意在檢驗和提升英國海空軍多方面能力,展示其所謂“現代化改革的階段性成果”,獲取國內軍政界對軍改的支援以及增加軍費。與此同時,英海軍2020年以來已在歐洲地區多次驗證“瀕海反應群”編組,有意借此次遠航的契機將其複製到印太地區。

在英國看來,軍力有效“重返蘇伊士運河以東”,有助於推動和鞏固其與印太主要經濟體的經貿、外交與安全關係,進而“超越歐洲、融入印太”,扮演所謂“真正的全球角色”。

多重惡果——

“宏圖”難免黯淡收場

顯然,在地區國家看來,英國海軍難以拋卻殖民時代的帝國殘夢,高估了自己的角色定位,尤其是其甘當美國“馬前卒”的“作秀”行為,更非明智之舉。

這無助於消除恐怖威脅。航母編隊在地中海雖打出“反恐”旗號,但其經行之地淪為恐怖勢力肆虐和外溢的“重災區”,英國難辭其咎。其在“殖民撤退”時遺留的眾多領土爭端、民族宗教衝突等棘手問題,以及追隨美國發動幾場局部戰爭,成為恐怖分子滋生蔓延的重要誘因和催化劑。英國非但不深刻反思,還一味逞強用武,難免遭恐怖襲擊“反噬”。

這無益於緩和國際局勢。當前俄與北約的地緣博弈不斷加劇,印太地區風高浪急,中東則淪為北約國家與俄羅斯對峙的“角力場”。英軍的一系列動作,令大國關係和地區形勢都更趨緊張。

這無法掩蓋英國自身的外強中乾。英軍雖拼力走出了“航母真空期”,但由於財政壓力導致海軍經費及艦載機採購量一再削減,此次航母遠航僅搭載8架F-35B,近似“裸艦”,只得借用美海軍陸戰隊的10架F-35B。英軍甚至無奈提前退役23型護衛艦,將備件用來確保航母正常運作。由於26型護衛艦遲遲不能入役,45型驅逐艦數量不足且故障頻發,英軍只好借用1艘美國驅逐艦和1艘荷蘭護衛艦來幫航母編隊“撐臺面”。大型水面艦艇缺位,致使英軍只能在亞太部署主要執行近海巡邏、護漁、臨檢等低強度任務的2艘江河級巡邏艦,火力比本地區不少國家的海岸警衛隊巡邏船還弱,“常駐”日本更多是政治作秀。6月底,英海軍編隊一艘驅逐艦轉道並強行穿越克裏米亞附近海域時,遭俄軍艦機攔截後倉皇撤逃,更折射出其色厲膽薄。

近年來,英國綜合國力特別是軍力盡顯“捉襟見肘”之態:性騷擾、醉酒值班、上傳艷情照片、公開洩露作戰流程機密等“驚悚”事件,刷新著英國民眾對本國海軍職業操守底線的認知;新航母漏水、驅逐艦“趴窩”、核潛艇在家門口擱淺、與盟國艦艇互撞等事故層出不窮,暴露出英國海軍官兵技術水準滑坡、裝備平臺難堪大用、訓練體系失位等深層次痼疾;經濟復蘇乏力,新冠疫情蔓延,造成航母官兵大規模感染,反映出英國社會治理、軍隊管理等結構性弊病。

英國自身問題眾多卻不思醫治,仍不惜國帑貿然以航母遠航作為“賺吆喝”的工具和抓手,折射出其“脫歐”後對外戰略方向上的“迷航”,行動與目標南轅北轍,難免落得黯淡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