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支援部隊某大隊一級軍士長高玉華(右)演示操作要領(7月23日攝)。 新華社記者 陳澤國 攝
這樣一位經驗豐富的老班長,在連隊官兵的講述中仿佛無所不能。“高班長會一手耳聽判障的絕招!”排長曹長樂説,她曾親眼看到高玉華把改錐抵在油機上,耳朵緊貼著改錐柄,一會兒便找出了故障點。
但在高玉華看來,耳聽判障只是一種手段。“通過聲音發出的具體部位判斷故障並不難,只要用心都能做到,迅速把東西修好才叫高。”
近年來,部隊機械設備加速更新換代,對維修人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兵齡越長,壓力越大”或許不僅是高玉華一個人的心聲。他邁過的其中一道難關,是機械自動化。除了掌握機械基礎,還要了解資訊技術、電腦科學等知識。
高玉華不懂英文,就在鍵盤上貼滿中文標簽。休假在家練習鍵入時,妻子楊軍華笑他手笨:“那手就像鐵耙子,一根指頭下去摁到兩個鍵。”由於長期從事修理作業,高玉華的手指彎曲、指關節腫大。他搬得動上百斤的重型機械配件,卻難以準確地敲擊鍵盤。但他拿出了連接電路一樣的耐心,不停地練,直到能盲打。
2012年,在某單裝終端標準化大比武中,40歲的高玉華迎戰20多歲的戰士們,拿下軍事體能、重裝拆卸等多個課目第一名,剩下最難的一個課目,就是他為之晝夜備戰的自動化控制,而對手是一名直招入伍的大學生士官。賽前,高玉華白天跟著地方技校的老師學編程,晚上對著電腦練到後半夜,遇有琢磨不通的理論拿起電話找人請教,碎片時間捧著本子記快捷鍵。最終,高玉華以微弱優勢取勝,第一次證明了自己的機械自動化控制水準。
那年,高玉華捧回了比武第一名的證書,還有一枚二等功章。後來,這枚章也上了連隊榮譽墻:高玉華,被評為“全軍愛軍精武標兵”,榮獲全軍士官優秀人才獎一等獎2次,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7次……
在軍人職業生涯的下半場,高玉華的崗位角色由操作手轉向教練員,先後10余次被聘為全軍各類專業培訓教頭,培養出的500多名技術尖子遍佈基層連隊。據大隊政委銀大雄介紹,目前隊內多數業務骨幹都是高玉華帶出來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