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8日電 題:在灰燼廢墟中尋跡覓兇——記公安部物證鑒定中心涉爆案件偵查技術處處長、警務技術二級總監孫玉友

新華社記者熊豐

身處濃煙滾滾的爆炸和放火重特大案件現場,以赤膽忠心挺身而出、逆行向前;在痕跡物證、儀器試劑陪伴中揮灑熱血,讓疑難物證撥雲見日、懸案積案起死回生……

從警36年來,他先後完成400多起重特大爆炸和放火案件的現場勘驗工作,開展2000多起案件的檢驗鑒定工作,研究建立了一系列爆炸和放火物證檢驗鑒定方法,使我國爆炸、縱火案件的物證檢驗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準。

對黨忠誠,不負從警誓言,這就是全國優秀共産黨員,公安部物證鑒定中心涉爆案件偵查技術處處長、警務技術二級總監孫玉友畢生的選擇。

孫玉友照片。(公安部提供)

執著追求“警察夢”

1963年,孫玉友出生在吉林省公主嶺市。18歲那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蘭州大學化學系。

“我很喜歡自己所學的專業,但心中一直有一個‘警察夢’。”1985年大學畢業時,公安部物證鑒定中心需要引進鑒定方面的專業人才,學校便推薦了品學兼優的孫玉友。

第一次跟著同事到爆炸案件現場,剛參加工作的孫玉友從沒見過如此慘烈的場面。

偌大的廢墟,血肉模糊的屍體,瀰漫的濃濃血腥味……看著同事們一個個鎮定自若、有條不紊地投入到現場勘查中,孫玉友鼓起勇氣投入工作。

孫玉友和同事們在勘查有害氣體爆炸現場。(公安部提供)

當勘查到一堆零亂的雜物旁邊時,一具被炸裂的屍體映入眼簾,他終於沒忍住吐了出來。“習慣就好了!”同事朝他投來鼓勵的微笑。

“我想知道我們在實驗室能破案嗎?”孫玉友曾心存疑惑。“小孫啊,你可別小看實驗室的工作,我們負責勘查現場,提取相關檢材,通過鑒定後確定與案件的關係,為辦案提供偵查方向或作為證明犯罪的證據。”當時的鑒定中心領導親切地對他説。

逐漸地,孫玉友被身邊前輩和同事們獻身刑事技術的忘我精神感染和折服。他一頭扎進實驗室,分析在現場提取的微量物證,確定和排除與案件相關的元素。一有現場,他就主動請纓,珍惜每一次與專家一起出勘現場的機會,認真地記錄和總結參與辦理的每一起案件。

“有權威刑偵專家前輩在身邊率先垂范和指導,他們是我成長路上的標桿,不僅讓我看到了自身的差距,也讓我確定了人生努力的方向。”孫玉友説。

在廢墟中還原真相

“對於刑事技術警察來説,案發就是號令,現場就是戰場。在一些爆炸和火災現場,儘管濃煙滾滾,小爆炸時有發生,但是為了儘快查明事實真相,我們不能害怕、不能後退,只有逆行向前。”孫玉友的話語鏗鏘有力。

2008年1月,深圳寶安區一製衣廠突然起火,造成7名女工死亡,另有2名被燒傷。案件發生後,深圳警方通過現場勘查,提取到大量物證,但都無法證實起火的原因,緊急向公安部求助。

案發第4天,孫玉友赴深圳對現場進行復勘,因火災面積大加上救火時被大量水沖洗,現場遭到嚴重破壞。他彎著腰,在現場反覆勘驗了一整天,卻沒發現可疑物證。

孫玉友勘查爆炸現場。(公安部提供)

天色漸漸暗淡下來,他站起來伸了伸蹲得麻木腫脹的雙腿,盯著這個被燒得面目全非的現場,陷入了沉思:是圈定的範圍錯了?還是關鍵物證被水沖洗掉了?憑著多年積累的工作經驗,孫玉友堅信,它們就藏在某個角落裏。

第二天一早,他便來到現場。用手中的小鏟子一點點撥開地面和平臺上燃燒後堆積的殘渣,當尋覓到一樓樓梯口倒數第三級臺階時,他的目光盯住了臺階外沿所釘木條的細小縫隙中幾粒光亮的小碎粒。

他小心地用鑷子將其一一夾取出來放在物證袋裏,這是幾粒玻璃碎渣。經過與周圍被震裂破碎的玻璃門窗碎片進行比對,發現兩者的材質有所區別,他判定這幾粒玻璃碎渣是外來品。

孫玉友興奮地帶上這些材質去檢驗鑒定,認定這是酒精瓶底部的玻璃碎片。製衣廠是不用酒精的,這些材質從何而來?孫玉友大膽推測這是一起攜帶酒精到現場實施縱火的案件。

深圳警方以此為方向,通過縝密偵查,很快鎖定並抓獲了犯罪嫌疑人。

憑著敏銳的觀察力、嚴謹的分析力,孫玉友先後破獲多起縱火重特大案件。他還將實戰中遇到的有關爆炸、縱火及槍彈殘留物檢驗方面的難題轉化為科研課題,取得了豐碩成果。

無悔的忠肝義膽

作為公安部特邀刑偵專家和應急管理部的火災調查專家,在調查重特大爆炸和火災案件時總能看到孫玉友的身影,而完成這兩類工作任務卻要面對多項特殊困難。

一方面,爆炸現場有可能存在著未爆炸彈、有毒有害氣體、被炸建築物隨時倒塌的危險。另一方面,由於爆炸和火場高溫的巨大破壞,加上後期滅火救援,造成很多有價值的痕跡物證滅失,使得現場勘驗變得十分複雜和困難。

“總有人問我,是什麼讓你在這麼艱苦和危險的崗位上一直堅守?我的回答是,源於我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對公安事業的無限熱愛,對專業技術的不懈追求。”

面對這些困難和挑戰,孫玉友説,我們始終堅持向科技創新要戰鬥力,注重把各種新技術、新方法用在實際案件中,如現場快速檢驗技術、人工智慧技術、大數據技術等,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孫玉友在實驗室進行分析檢驗。(公安部提供)

泡在實驗室,是孫玉友工作的常態,隨時趕赴現場不知歸期更是常態。36年來,他從來沒有完整休過一次年假,更沒有好好陪過家人。

“我現在再也不輕易提休假和陪家人出遊的事了,他們也習慣了我的長期缺席。”提起家人,孫玉友總是很愧疚。

孫玉友為基層民警進行現場實驗授課。(公安部提供)

經過一代又一代民警的不懈努力,我國刑事技術已經實現了從原來“老三樣”——一把手電筒、一台顯微鏡、一個勘查箱,向擁有DNA、電子物證、視頻偵查等一系列新技術手段的跨越。

“作為一名共産黨員、刑事技術警察,我將繼續戰鬥在打擊爆炸、涉火犯罪的最前沿,始終做到招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把自己的一腔熱血奉獻給黨和人民的事業。”孫玉友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