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解放70年來,中央政府累計投入1.63萬億元治藏穩藏興藏,有力推動西藏經濟社會發展。在阿裏地區札達縣的扎布讓村,村民們經歷了從住“洞穴”到現代旅遊新村的巨大變化,如今的扎布讓村背靠著名歷史遺跡古格遺址,走出了一條旅遊富民之路。

在扎布讓村,旦增經營的家庭旅館名叫旺姆民俗驛站。這幾天院子里正在準備施工,旦增告訴記者,這次計劃投資十萬元,對自己的家庭旅館進行升級改造。

札達縣扎布讓村村民 旦增:你看現在墻面裝飾很簡單,我想建成藏漢風格鮮明的那種,地上鋪瓷磚,墻上要有繪畫,還要有更好的衛生設施。

旦增現在的房子是2017年實施邊境地區小康村建設時重新規劃建設的,藏式風格的民居和院落顯得格外別致,旦增將其中最大的房間和旁邊兩個小房間作為客房。雖然他家的房子和院落看上去已經很不錯,但是旦增覺得還顯得特色不足,因此他決定自己投資進行改造。

札達縣扎布讓村村民 旦增:應該花更多的錢去完善服務,這幾年遊客增加得很多,對條件的要求也提高了,我們也應該提高自己的水準,給遊客更好的服務,遊客多了這筆錢很快就能收回。

扎布讓村緊鄰著名歷史文化遺跡古格遺址,吃旅遊飯的資本得天獨厚,全村39戶人家中有32戶開設了家庭旅館,2020年實現旅遊創收115.2萬元,旦增的家庭旅館收入接近10萬元,他告訴記者,這樣的居住條件和收入水準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60多年前,由於極度貧困,扎布讓村的居民只能棲身於古格遺址腳下的山洞,這些山洞如今作為遺址的一部分得以保留並被保護起來。旦增帶著記者,找到了他曾經居住過的山洞,這個山洞的洞頂已經塌掉,被油煙熏得漆黑的洞壁在陽光下尤為顯眼。

札達縣扎布讓村村民 旦增:以前睡覺、做飯、放糧食都是在這個山洞,那一塊凹下去的地方是放衣物的地方,左邊放一點雜物,僅有的糧食放在這個洞裏面。我踏進這個洞,回想起這些,我從心裏感激黨、感恩黨,黨的恩情永遠不能忘。

旦增1959年出生於一個農奴家庭,由於西藏在那時實施了民主改革,他避免了像父母一樣成為農奴的命運。然而,剛剛廢除了封建農奴制度的西藏經濟發展十分落後,當時旦增的父母因為沒有地方住,只好住進了古格遺址下的山洞。到上世紀70年代,扎布讓村村民才在政府的幫助下,搬到了建在山下的土屋中。進入新世紀,西藏實施農牧民安居工程,他們又搬離土屋,住進了條件更好的磚石結構房子。然而,由於地處偏遠,海拔高,當地又缺乏支柱産業,扎布讓村的貧困問題多年來一直如影隨形。

  直到2006年,青藏鐵路通車之後,扎布讓村終於有了擺脫貧困的機會。

札達縣扎布讓村村民 旦增:特別是2006年青藏鐵路通車以後,我們開始發展旅遊,我們村第一個家庭旅館就是那時候開始的,後面遊客越來越多,給我們收入也創造了條件。

2010年,阿裏昆莎機場通航,更是大大促進了當地旅遊業發展,扎布讓村也從此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時期,2016年,扎布讓村最後的3戶9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脫貧摘帽。

2017年,西藏開始實施邊境地區小康村建設規劃,扎布讓村在對口支援的河北省石家莊市幫助下,投入建設資金2500多萬元,新建民房36套。昔日貧窮的“山洞村”,變成環境優美、魅力獨特的邊境小康村,隱藏在綠樹叢中的一幢幢藏式小樓房見證了西藏百姓生活70年來的巨大變化。扎布讓村還在旅遊業帶動下,通過“合作社+農戶”以及村民入股的方式發展細毛羊養殖、開設砂石料廠、發展運輸業,到2020年全村每人平均收入接近六萬元。

札達縣扎布讓村村民 旦增:我們的生活已經今非昔比,在習近平總書記領導下,我們扎布讓村變得越來越富裕,這是在共産黨的領導下才有的成就,這也讓我們有決心沿著黨指引的道路一直走下去,我們也有決心把我們的生活過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