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特報記者/寇程 攝像/權廉程、萬方 剪輯/李姍 設計/葉如冰
“學黨史是幹什麼呢,是知道我們的路是怎麼走過來的;學先烈是幹什麼呢,是銘記他們怎麼用生命鮮血換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的。”
説這話的老人叫李劍鋒,今年已經95歲高齡了,是一位參加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老兵,同時也是一位有著77年黨齡的老黨員。而聆聽老人這話的是來自南京大學的“00後”學生常雨薇,今年剛剛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産黨員。
時間是最富意義的變數,充滿魔力而又見證滄桑。當年21歲的黨員李劍鋒在炮火硝煙中浴血奮戰,如今21歲的黨員常雨薇在安靜教室裏讀書學習。在黨的百年華誕之際,站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新起點上,接過時代接力棒的新黨員也熱盼著和走過歷史的老黨員進行一場對話,探尋不同年代的初心力量。
“為什麼入黨?為了大家都能吃飽飯”
初見李劍鋒時,眼前這位腰板挺拔、精神矍鑠的老人完全超乎了常雨薇對於一位95歲老人的想像。即便一頭銀發、身著便裝,但透過他鏗鏘有力的語氣仍能感受到老人戎馬年代的革命豪情。
“為什麼入黨”,這是所有共産黨員終其一生的靈魂叩問和內心自省。面對這個問題,李劍鋒指著家中書架上的一張黑白相片向常雨薇介紹:“他就是讓我一輩子跟黨走的領路人,我到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他。”
李劍鋒介紹自己入黨的“領路人”張道平
李劍鋒口中的“領路人”就是當時淮北邳睢銅地委組織部長張道平。1942年,下來蹲點調研的張道平看到少年李劍鋒寫的《失學苦》《為什麼要組織農救會》這兩篇文章很不錯,就想把他發展入黨,秘密給了李劍鋒一本書《論共産黨員的修養》。
讀完去還書,李劍鋒説收穫很大:“共産黨為窮人乾大事,不怕苦、不怕死,堅決幹到底,實在了不起,將來我也這麼幹!”看到李劍鋒興致很高,張道平又拿出了一本《怎樣做一個共産黨員》給李劍鋒,並鼓勵他:“你説共産黨好,跟著共産黨走,當然好。你再看看這本書,能當一個共産黨員那不更好嗎?”
正是在張道平的引路下,李劍鋒成為了一名入黨積極分子:“你要問我為什麼入黨,當時為什麼參加革命,我的回答也很簡單:共産黨人為窮人,跟著共産黨有飯吃。不僅自己能吃飽飯,大家都能吃飽飯。”
李劍鋒向常雨薇講述入黨初心
回憶起抗日戰爭時期的艱苦歲月,李劍鋒十分感慨:“我十二歲那年,日軍入侵家鄉邳州,一路上燒殺搶掠,天上飛機、地上裝甲車掃射,老老少少成群結隊往外跑,墻底下打死人一片片。”躲到山裏逃難的李劍鋒只帶了一小包黃豆,每天靠著一二十粒的黃豆維生,又餓又病,還沒有藥吃,就在危難之際,抗日的八路軍來了。共産黨指揮的八路軍在當地紮下根,成了群眾的救星。
從此,李劍鋒也找準了人生的方向,那就是:一輩子聽黨話、跟黨走。
信仰,從這裡樹立,就從未動搖過。
戰友間的告別語:不死,明天見!
為了新中國的獨立解放,無數先烈前赴後繼衝鋒陷陣,他們在風華正茂的年紀奔赴沙場。
“我們過去戰爭年代啊,死不死的問題根本就不在腦子裏頭,隨時都準備死。我們有個習慣,告別了,握握手,‘不死明天見’,見面了一抱,‘哎呀你還沒死啊’”,李劍鋒説到這個戰友間告別的細節時,沉默良久。
李劍鋒介紹犧牲的戰友譚義聯
直至今日,李劍鋒的身上還存有戰爭留下的痕跡:四塊彈片。前幾年體檢時,醫生給他做骨密度檢查,結果儀器檢測時出現報警,“你身上怎麼有金屬啊?”醫生十分吃驚,但李劍鋒卻很淡然地笑了:“是啊,那是炮彈皮。”
説到這,老人捲起褲腿,給常雨薇展示負過傷的左腳踝,“當時我這踝骨全都打碎了,手術把很多碎骨都拿出來了,還有一塊長的就塞進去了,現在我這腳趾都不會動不能彎。”
雖然已經過去七十多年,但李劍鋒對於初次負傷的場景依然歷歷在目。1947年4月10日,為了擺脫國民黨反動派的圍追堵截,李劍鋒所在的部隊挺進淮北敵後尋找殲敵機會。當晚九點左右突遇敵人偷襲,在進行轉移時,“轟”的一聲,一顆炮彈在李劍鋒身邊的戰壕裏爆炸了。
“當時我感到頭一嗡,渾身像火燒得一樣,就什麼都不知道了。等慢慢醒過來,我是‘死的’還是‘活的’?咬一咬手,還有痛感,那就還活著。又摸摸腿和腳,都還在,只是到處粘糊糊的。”
除了李劍鋒,當時戰壕裏還有三人受傷,文化教員是被彈片橫穿嘴巴,牙齒全被打掉了;衛生員的胸部被彈片打進半截,還有半截露在外面;通訊員的兩條大腿被彈片橫著貫通。
負傷後,李劍鋒和戰友被送往後方洪澤湖的漁船上養傷,但是醫療條件有限加上敵人的岸上封鎖,整整18天沒有藥物治療,恰逢盛夏,他的傷口開始感染潰爛,一度面臨著截肢的風險。好在後來組織從前方派來了醫生為李劍鋒手術,“當時哪有什麼無菌室啊,你猜我這全身麻醉的大手術在哪兒做的?就是在洪澤湖的明水塘上,太陽光底下的大船頭上進行的。”
所幸,手術很成功,腿保住了。
永不忘本:不忘人民的恩,不忘戰友的情,不忘自己的責
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閱兵式上,李劍鋒作為抗戰老兵乘車方隊中的一員,經過天安門廣場接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閱。在向常雨薇展示自己敬禮接受檢閱的照片時,老人用“無上光榮”四個字來形容自己激動的心情。
李劍鋒(左)作為抗戰老兵代表參加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閱兵式
看著如今祖國繁榮昌盛、日益強大,從戰火紛飛中走過來的這代人更加明白如今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談話中,李劍鋒一直強調作為共産黨員不能忘本。這個“本”就是人民的恩,戰友的情,自己的責。
“打淮海戰役的時候,我們60多萬人在前面參戰,身後是500多萬民工支前。我軍要糧有糧、要人有人,老百姓把糧食送到連隊,擔架配到突擊隊,彈藥送到陣地上,甚至拆了房子、門板送給解放軍做工事,無私奉獻,破家支前,這一樁樁一件件,怎麼能忘記。”李劍鋒對於這些場景仍然記憶猶新。
浩蕩的支前大軍展現的是真正的人民偉力,也成為了前線戰士奮勇前進的不竭動力。李劍鋒回憶渡江戰役時,全體指戰員個個鬥志昂揚,決心“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
勝利是喜悅的,但戰爭也是殘酷的。李劍鋒所在的部隊犧牲了180多人,其中通訊員譚義聯為了保護他,也犧牲了。説到這些出生入死、一起戰鬥的戰友,李劍鋒的語氣變得更加擲地有聲:“無數革命烈士(用)鮮血鋪成的路,我們後人革命邁大步,如果需要我犧牲,堅決果敢不猶豫,作為共産黨員就是要這樣奮鬥。”
李劍鋒為“00後”黨員常雨薇題字:傳承紅色基因
1982年開始,離休後的李劍鋒就積極參加地方青少年教育及關心下一代的工作,他深入學校、機關、工廠、農村,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宣講。
如今即便年歲已高,但他心中依舊堅持著一個信念:工作職務是有限的,共産黨員的義務是無限的。只要還有一分力量,他就要為黨為人民辦一點有益的事情,繼續講好革命故事,讓紅色基因代代傳承下去。
(鳴謝:江蘇省軍區南京離休24所、南京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