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追蹤 一路呵護

核心閱讀

近期,一群野生亞洲象從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路北移,受到廣泛關注。為實時掌握象群情況、保證人象安全,野象監測預警團隊、專家團隊和沿線幹部群眾圍繞北移象群,展開了一場保護接力。

6月14日18時至15日18時, 象群持續在雲南省玉溪市易門縣十街鄉活動,向西北方向迂迴遷移9公里,移動直線距離1.3公里。獨象離群10天,位於象群東偏北方向,與象群直線距離19.1公里,持續在昆明市晉寧區雙河彝族鄉林地內活動。15頭象均在監測範圍內,整體平穩,人象平安。

易門縣、晉寧區現場指揮部當日共投入應急處置人員及警力96人,出動渣土車196輛、挖掘機等工程車12輛、應急車輛68輛、無人機12架,疏散群眾1074戶、3420人,投喂象食1.5噸,確保沿途群眾安全。

監測預警團隊——

象行人走,象停人留

野象晝伏夜出,雲南省森林消防總隊資訊通信處助理員楊翔宇也跟著晨昏顛倒。群眾提前疏散,楊翔宇和同事們卻需要迎象而上。作為距離北移象群最近的一群人,他們的作息取決於象:“象行人走,象停人留”。

6月13日,是楊翔宇監測野象的第十八天。5月27日下午,野象靠近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縣縣城,為了做好預警、保證人員安全,他趕赴現場開始監測活動。“最初以為是應急任務,現在看來可能要持續較長時間了。”楊翔宇説。

近期,網上流傳的野象睡覺、嬉戲打鬧、玩泥巴等視頻,幾乎都來自監測預警人員的航拍。絕大多數時候,他們會把無人機高度保持在100米以上,盡可能減少對象群的打擾,象群休息或者視野較好的時候,他們有時乾脆改用望遠鏡觀測。

與野象累了睡一會兒、醒了接著吃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沿線監測預警團隊承擔的高風險監測、高強度工作。為了避免跟丟野象、發生人象衝突,監測預警人員需要精力高度集中。

最危險的時候是轉場。無人機有效監測距離在兩公里左右,一塊電池支撐的最大飛行時長為50分鐘,因此,雲南省森林消防總隊野生亞洲象搜尋監測任務分隊需要根據野象行動路線,不斷變換監測點位置。

楊翔宇説:“白天還好,它們往往躲在林間緩慢徘徊,我們不用跟著轉場;但傍晚開始,野象會從林間出來遷移覓食,特別是前一段時間,野象途經的地方野外食物少,它們一晚上多的時候要走七八公里,我們也要跟著轉場四五次。”

最近的一次,雲南省森林消防總隊野生亞洲象搜尋監測任務分隊距離野象只有5米。“幸好是擦身而過,不然後果不堪設想!”楊翔宇説,“希望象群早日找到合適的棲息地。”

專家團隊——

膽大心細,親身測試電子脈衝式圍欄

北移象群走出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時間是2020年3月。跟雲南其他野象群一樣,它們當時並未引起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亞洲象研究中心主任陳飛太多的注意——近30年來,隨著雲南野象種群從150多頭增長到300頭左右,野象擴散與遷移十分常見。

不過,為了盡可能減少人象衝突,來自雲南省的一線野象監測人員依然會對走出保護區的野象群進行“日報”,全部資料匯集到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亞洲象研究中心後,供雲南省各級林草部門監測預警和科研參考。

“北移象群第一次引起我們注意,是其可能進入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縣通關鎮。”陳飛説。為了確保電子脈衝式圍欄不會對野象造成傷害,安裝調試好後,膽大心細的陳飛自己試了一次,“不會受傷,但應該有威懾作用。”最終,通過設置電子脈衝式圍欄、物理阻攔、食物誘導等方式,使得北移象群未進入通關鎮。

等野象離開,陳飛迅速掏出自封袋,抓起象糞就撤。“按標準流程應該是戴手套用試管提取,可野象未必給咱們這個時間,還是安全第一,以防萬一。”陳飛介紹,目前正在對野象糞便開展宏基因組測序和微生物培養研究,希望通過分子手段研究野象健康狀況,為野象保護管理提供支撐。

為掌握第一手資料,專家團隊也要進村上山。配合玉溪市紅塔區政府工作人員勸離群眾後,來不及撤離的陳飛和另外十幾人趕緊尋找有二樓的房屋躲避。緊要關頭,一起躲避大象的民警搬來梯子,大家逐個爬到房頂,才躲開了可能出現的危險。

“各級黨委政府和沿線群眾都為守護亞洲象付出了很多。”陳飛坦言,在國內早就沒人獵捕野象了,現在最怕的是野象傷人,也只有避免野象傷人,才能更好地保護好北移象群。

沿線幹部群眾——

保護人身安全,也守護好象群

看到沿途排列得整整齊齊的渣土車,就知道玉溪市易門縣十街鄉到了。

農時不等人。6月13日中午,十街鄉張所村委會著母舊組不少村民都頂著烈日在田間勞作。5日到10日,由於野象在村中活動,整個村組的農業活動暫停。“10日晚,預判大象可能要進村,我們將村中各個巷道堵塞,要求全部村民上二樓暫避。”著母舊組黨支部書記李永明説,為了全組156戶人員安全,幹部包片到戶,確保野象進村期間群眾待在家裏。

聽説野象即將進村,著母舊組村民楊雲芬難掩興奮:“以前沒見過,好奇!”當晚,一家人躲在二樓暫避,目睹野象穿村而過。“別看它們好幾噸重,走路沒有一點聲音,想想還是後怕。”野象離開的次日,楊雲芬發現自家兩畝甘蔗被破壞得不輕。聽説政府會依法給予補償,她又放寬了心。

確認野象離開著母舊組後,李永明長出一口氣:“人千萬不要有事。”

經驗對野象監測預警工作非常重要。實際上,這是一場接力守護。屬地政府會根據象群移動方向,早早趕赴上一個點學習處置經驗。當象群進入玉溪市紅塔區時,昆明市、晉寧區兩級監測、預警團隊就趕赴紅塔區開始跟班學習。隨著獨象離群活動,玉溪市易門縣,昆明市安寧市、晉寧區等多地同時開展監測。

5月27日晚,當家家戶戶門窗緊閉、暫不開燈時,玉溪市峨山縣雙江街道石泉社區辦公樓的燈卻亮了一個通宵。

“大象休息,我們才敢稍微喘口氣。”石泉社區黨總支書記許紅麗説,“晚上9點多接到通知,説大象會去隔壁登雲社區,我們馬上趕到交界區域,勸退要出村的行人、車輛;晚上10點半大象往登雲社區回龍村走,我們又趕到交界的下金鴨村。”

“關燈關門、不要出門、不要圍觀、把狗牽好”……從對亞洲象一無所知,到意識到亞洲象的危險性,石泉社區的村民迅速記住、運用防範手段,保護了人身安全。亞洲象在石泉社區待了不到3天,許紅麗兩天兩夜沒合眼,“雖然累,但是值。對我們來説,保護好村民、不發生人象衝突,也是守護好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