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時節,烈日炎炎,福建省南平市政和縣鐵山鎮東澗村的一座六角亭成為村民們納涼的去處。
這座亭名為“思波亭”,是南平原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廖俊波因公殉職的消息傳到村裏後,村民們“你兩百我三百”,自發捐款蓋起來的。
2017年3月18日,星期六。忙了一天的廖俊波匆匆回家扒了幾口飯,從一百多公里外乘車趕往武夷新區,準備主持召開晚上8點的協調會。途中他不幸遭遇車禍,走完了年僅48歲的一生。
廖俊波(中)在福建省政和縣鐵山鎮東澗村向花農了解花卉生産情況。新華社發(徐庭盛攝)
正如微信昵稱“樵夫”一樣,廖俊波勇挑重擔,勇於擔當,他常説“有困難,讓我來試試”。
2011年6月,廖俊波來到了彼時困難重重的政和縣任縣委書記。政和縣是福建省貧困縣,經濟發展水準長期居全省之尾。但“省尾書記”廖俊波認為,黨組織“把我放在哪都是信任,讓我做更多的事就是重用”。
走馬上任後,廖俊波在政和的鄉鎮奔走調研兩個多月,又把全縣副科級以上幹部召集起來,熱烈討論了三天,發展思路漸漸明晰——突破工業、城市、旅遊、回歸等“四大經濟”。
4年間,廖俊波帶領政和疾馳在發展之路:2012年縣域經濟發展指數提升35位;2013、2014年蟬聯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十佳縣”;2014年財政收入由2011年的1.6億元增長到4.9億元。
政和縣經濟社會發展成效顯著的同時,3萬多貧困人口摘掉帽子。
東澗村村民劉良漢是其中之一。“2013年,廖書記來村裏,挨家挨戶地走。他還倒茶給我們吃,一點架子也沒有。”劉良漢説,廖俊波關心群眾生活,一心想為人民造福。
劉良漢説,廖俊波看到村民居住環境惡劣,囑咐村裏粉刷泥巴墻並對臭氣熏天的廁所進行改造。村裏老人多,他還主導將破廟改造成老人活動中心。
為發展疾呼、為民生奔走,群眾生活和收入水準提升是廖俊波牽掛的一件大事。他為東澗村出謀劃策,幫助發展花卉基地,帶動東澗村50多人就業,村民每人平均年收入1萬多元。
廖俊波深知,要深入改變閩北落後貧困的局面,還需要招商引資。武夷新區四級調研員張穎説:“廖俊波對客商充滿了‘求婚的真誠和勇氣’。外出招商時他擠地鐵、吃快餐,帶著5套圖紙到府推介,他的工作方法深深影響了我。”
為説服某機電企業將項目落地政和,廖俊波6次到福安拜訪。該企業監事卓增生説,“感受到他萬分想發展政和的心”。令政和縣政協副主席魏常金印象深刻的是:“廖書記甚至希望把他的手機號碼印在廣告牌上,全天候24小時辦公,方便投資機會找到政和。”
企業落戶後,廖俊波想企業所想,設身處地為企業考慮週到。“廖書記對項目十分關心,每天至少來兩趟。” 閩鋁輕量化汽車製造公司副總經理周強説,“有一次施工到鋼構主體,他從工程進度表中預判到熟練電焊工數量不夠,及時從全市範圍調撥人員火速馳援,保證工程按期竣工。”
“等不起啊,等不得!”廖俊波常把“一天有48小時該多好”挂在嘴邊。這種只爭朝夕的敬業精神帶來了“俊波速度”:3天跑4座城市,會見6批客商;閩鋁輕量化項目從開工到正式投産歷時69天;乘坐的公務車4年跑了36萬公里,平均每天行駛約250公里。
逝世8個月後,廖俊波被評為第六屆“全國敬業奉獻道德模範”。他像一灣俊朗清波,滋潤了閩北大地。他像一顆種子,種在廣大幹部群眾心裏。“俊波精神”激勵了一批批好幹部好黨員,各行各業涌現出一大批先進典型。2017年10月起,南平市表彰了4批41名“廖俊波式”的好幹部、好黨員。
幾十年篳路藍縷,夙夜在公,勤政為民,廖俊波甘做“樵夫”,為人民送上暖心的“柴薪”。他的精神長存。
(新華社福州6月14日電 記者 龐夢霞)
《光明日報》( 2021年06月15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