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 

光明日報記者 劉茜 陳建強

千禧年出生的畢天叆是天津商業大學繪畫係1902班的團支書,剛入學她就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品學兼優,積極要求進步”是老師、同學們對她的評價。2020年寒假,畢天叆穿上紅馬甲,當了一名抗疫志願者,站在小區門口為進入小區人員測量體溫、登記資訊。

2020年春節,新冠肺炎疫情來勢兇猛,天津市啟動公共衛生事件應急一級響應,全市各社區實施24小時卡口堅守,需要大量的人員執勤。聞悉,畢天叆報名成為一名志願者,每天上完網課,就與社區工作人員一起值守。畢天叆説:“冬日的天津,很冷。測體溫的額溫槍經常失靈,要把它揣到防寒服裏捂一下,再給進出居民測試。額溫槍都會被凍壞,可見一直在戶外值守的社區工作者們有多辛苦。希望我能夠幫上忙。”

觀察到一線社區人員防疫物品緊缺,畢天叆賣掉了自己的畫作《生命企望》,買了醫用口罩、防護鏡和測溫槍,捐給了社區工作人員。《生命企望》是幅精微素描作品,畢天叆畫了一個多月,這幅作品還獲得了天津商業大學藝術學院第六屆學生作品展“最佳造型能力獎”。“畫了這麼久,賣的時候有些捨不得,但我不想用父母的錢捐助。用自己的畫作換來抗疫物資,更有意義吧。”她默默地説。

畢天叆是個行動派,很少談論想法,卻做了不少事。她用畫筆記錄下很多感人的瞬間。她創作的《中國精神》《最美逆行者》《抗疫英雄》等系列畫作中有堅持工作在一線的交警、搶救病人的醫務工作者、奮戰在抗疫前線的鐘南山院士等一個個抗疫英雄,詮釋了在疫情防控中的最美逆行者。她的畫作被街道、居委會做成抗擊疫情的宣傳海報張貼在社區,讓更多的居民看到這些平凡的英雄,收穫更多的信心。

畢天叆在考入大學前就獲得各類校級、區級三好學生、優秀團員、文明學生等榮譽稱號,尤其是在2010到2012學年連續獲得天津市級文明學生、2015年天津市濱海新區教育系統優秀共青團員榮譽稱號。

2008年汶川地震時,8歲的小畢天叆,捐出了自己所有的零用錢。小學和中學期間,她熱心社會服務活動,學習之餘,養老院、孤兒院、流浪貓狗收留所都留下了她忙碌的身影。

畢天叆酷愛繪畫,從10歲開始拿起畫筆,常常一畫就是幾個小時,希望用畫筆描繪生活中的美好。

努力學習,關注社會,熱愛生活,畢天叆讓人們看到了青春應有的樣子。

《光明日報》( 2021年06月11日 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