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文明城市譜新篇】

光明日報記者 馬躍華

“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不久前,在廈門鼓浪嶼上的中共福建省第二次代表大會會址曾家園,廈門市人民小學的少先隊員與參會人員共同唱響了《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拉開了“鼓浪嶼紅色教育基地”啟用儀式的序幕。

一段時間來,廈門正在努力讓紅色文化看得見、聽得懂、學得透,把紅色火種播進孩子們的心中。

“同學們,我們腳下這塊土地,是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當年許多驚心動魄、可歌可泣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座小樓內,讓我們一起探尋偉大的中國共産黨的精神密碼……”4月初,在中共閩粵贛邊區廈門市委機關舊址使命館裏,來自同安實驗中學初一年級的岳小丫,擔當小小講解員,對著鏡頭繪聲繪色地講解著,聲音雖稚嫩,卻鏗鏘有力。

這是廈門市同安區“銀城少年學黨史”系列微視頻開機儀式暨第一集微視頻拍攝的現場。視頻將上傳至相關平臺,推向全區的黨史教育課堂,通過少年看、少年聽、少年講,為新時代紅色故事代言。

在廈門市翔安區內厝中心小學的教室裏,孩子們端坐課桌前,聆聽來自翔安區內厝鎮許厝村的村民陳秀專為他們講述閩南工人運動領袖許涂淼的故事。《許涂淼的故事》是“翔安紅色記憶”系列連環畫中的一本,而這堂課也是“翔安紅色記憶”進校園系列活動中的一站。作為許涂淼的孫媳,陳秀專加入“紅色記憶”宣講團,陸續走進翔安各所中小學。

早在2015年,翔安區編輯出版了第一本“翔安紅色記憶”連環畫《鋤山英烈傳》,引起了各界熱烈反響。緊接著,翔安區委宣傳部、區教育局等開始策劃、挖掘、整理、編輯“翔安紅色記憶”系列連環畫,成立編委會,踏遍烈士遺址,走訪烈士親屬,拜訪專家學者、鄉賢老者,收集翔實的素材,經過編輯組和畫家們前後五次修改、八次審核,歷時兩年多,終於出版發行——自2018年起,已編輯出版三批共18冊,包括《翔安紅色記憶》《魯藜的故事》《彭德清的故事》《陽塘鐵甲八姐妹》等。

廈門何厝小學,是“英雄小八路”的母校,也是《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誕生地。今年15歲的羅黃睿在那裏度過了小學生涯,也在“英雄小八路”紀念館當了6年講解員。

有一回,當年的“英雄小八路”何佳汝奶奶給她們講述,當年冒著生命危險幫解放軍叔叔洗曬軍衣、送開水、擦炮彈、搶修軍備路,還有幫民兵叔叔站崗放哨的故事。回憶往事時,何奶奶哽咽了。那一刻,羅黃睿被深深感染了,“英雄小八路”的事跡在她腦海中有了畫面。從那以後,背誦的講解詞和奶奶口中的歷史人物串聯起來了,“英雄小八路”的這段歷史走進了她的內心,她也因此與“英雄小八路”紀念館金牌講解員結緣,2018年還獲評“全國紅軍小學優秀少先隊員”。

羅黃睿在紀念館值崗時身邊總會跟著一個“小尾巴”——比她小3歲的妹妹黃睿琪。“在姐姐的帶動下,我迷上了紀念館的一切,也想成為何佳汝奶奶的小徒弟,為大家講解‘英雄小八路’的故事,這叫‘妹承姊業’!”黃睿琪説。

廈門是一座有著光榮革命傳統、充滿紅色記憶的英雄城市。這裡是福建省第一個共産黨支部的誕生地,曾是福建省革命指揮中心,留下許多革命遺址,流傳著許多紅色故事。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文化,紅色成為廈門最美的精神底色。

《光明日報》( 2021年06月11日 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