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記者 袁于飛

在這個激昂蓬勃的時代,如果聊到科技,每個人似乎都能聊出點什麼。

手機支付、共用單車、高鐵出行、網路購物……即使不懂科技的人,也能説説這些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新科技。

5G通信、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懂點科技的人能聊得更深更廣。

虛擬現實、區塊鏈、鐳射通信、基因重組……科技迷們會讓你對未來的世界期待更多。

科技,讓我們得以擁有更加便利、美好的生活。今日中國,從南到北,從東到西,沿著高鐵網路,你會看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景色;拿著手機,你可以解決衣食住行的全部,還可以買到全球好物。

科技,是一種力量,讓我們在面對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時,不再無助。

圖為500米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作為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靈敏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它將讓中國在射電天文領域領先世界20年。 楊清亮攝/光明圖片

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隊員在珠穆朗瑪峰峰頂豎起測量覘標,開展測量工作。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大地所供圖/光明圖片

2020年,由隧道股份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發製造的超大直徑盾構機“騏躍”在上海浦東成功調試下線。“騏躍”整機總重約為3200噸,總長約為99米,其中主機長度約為16米,刀盤切削直徑達14.05米。新華社記者 方喆攝

圖為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的青年科研人員在“神威·太湖之光”超級電腦機房工作。“神威·太湖之光”超級電腦全部採用國産處理器構建,是世界上首臺峰值計算速度超過十億億次的超級電腦,多次獲得全球超算排行榜第一名。段芳攝/光明圖片

2019年,“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利用量子衛星在地球引力場中對嘗試融合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的理論進行實驗檢驗。圖為“墨子號”量子衛星在西藏阿裏地面站過境。綠光為衛星發出的信標光,紅光為地面望遠鏡跟瞄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供圖/光明圖片

圖為標誌著我國在大深度載人深潛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準的“奮鬥者”號。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供圖/光明圖片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周宗權研究組首次實現多模式復用的量子中繼基本鏈路,展現了多模式復用的量子通信加速效果,並實現了兩個固態記憶體的量子糾纏。該工作為高速率、大尺度量子網路的建設提供了全新的實現方案。圖為基於吸收型量子記憶體實現量子中繼的原理示意圖。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供圖/光明圖片

科技,是一種態度,讓我們在面對看不見的病毒時,不再恐懼。

是的,科技就是讓不可能變成可能,讓夢想的那道光照進現實,讓人類在這個藍色星球上成為最智慧的存在。

生而為人,沒有雙翼,科技的翅膀卻能讓人類飛得更遠。“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這一切,已在神州大地變為現實。

從“兩彈一星”到“嫦娥五號”,再到“天問一號”;從“銀河一號”到“天河一號”,再到“奮鬥者”號……科技承載著民族復興的夢想。

仰望科學的星空,大師的光芒閃耀蒼穹:從李四光、錢學森、錢三強、鄧稼先等一大批老一輩科學家,到陳景潤、黃大年、南仁東等一大批新中國成立後成長起來的傑出科學家,他們是時代的驕傲,民族的驕傲,他們的精神讓每一個自豪的中國人為之奮起,令每一個奮鬥的中國人備受鼓舞。

他們,也讓我們相信,自立自強不僅是人性的光輝,也是一個國家在走向世界科技強國的道路上必須有的態度!

《光明日報》( 2021年06月10日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