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運鐸像。
新華社發
吳運鐸榮獲“最美奮鬥者”“全國自強模範”等稱號。2009年當選“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位於湖北武漢市蔡甸區的野戰國防園國防教育館內,吳運鐸銅像巍然聳立;雕像身後,6個大字金光閃閃——“把一切獻給黨”。
吳運鐸祖籍湖北武漢,1917年出生於江西萍鄉,早年曾在安源煤礦當工人。全國抗戰爆發後,他奔赴皖南雲嶺,1938年參加新四軍,1939年加入中國共産黨。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歷任新四軍司令部修械所車間主任,淮南抗日根據地子彈廠廠長、軍工部副部長,華中軍工處炮彈廠廠長,大連聯合兵工企業引信廠廠長,株洲兵工廠廠長。
1941年皖南事變後,他奉命轉移到淮南抗日根據地。在異常艱險的條件下,他帶領工人們克服了難以想像的種種困難,為前方部隊製造急需的槍炮彈藥。一次,在修復前方急需的炮彈時,雷管發生爆炸,他的左手被炸掉4根指頭,左腿膝蓋被炸傷,左眼水晶體被炸破。但是,他知道前方急需彈藥,等不及傷癒就回到兵工廠。抗戰期間,他帶領工人們研究改善武器裝備,主持研製成功射程達540余米的槍榴彈和攻打碉堡的平射炮,以及定時、踏火等各種地雷,為提高部隊戰鬥力作出了重要貢獻。
1947年,吳運鐸奉命去大連建立引信廠並擔任廠長。一次試驗彈藥爆炸力時發生意外,他被炸得渾身是傷。治療過程中,他閱讀蘇聯小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從中得到鼓舞和激勵;為了傷癒後更好地工作,他努力學會了日文;當他能下地時,他便請示領導買來化學藥品和儀器,將病房變成實驗室,研製成一種高效炸藥。
新中國成立後,吳運鐸歷任中南兵工局副局長、機械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五機部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等職,主持多項兵器科研工作,為國家培養了大批軍工人才,為國防現代化和改善部隊裝備作出了重要貢獻。離休之後,他應邀擔任京、津、滬多所工讀學校的名譽校長、許多中小學的校外輔導員和一些刊物、群眾團體的顧問,用共産主義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教育廣大群眾。
他還撰寫了自傳體小説《把一切獻給黨》。這本書問世以來,不僅在我國多次再版,影響了幾代人,而且被譯成多種文字,在國外廣為流傳。
1991年5月,吳運鐸在北京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