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遞中國價值
 

全國愛國擁軍模範王開明:“把擁軍的事一直做下去”

發佈時間:2021-05-15 13:19:33  |  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  作者:王一淳 陳小元 何武濤  |  責任編輯:謝露瑩
分享到:

“把擁軍的事一直做下去”

——走近全國愛國擁軍模範、湖北省羅田縣八旬老人王開明

■王一淳 陳小元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何武濤

  王開明(右)夫婦在修舊如舊、刻下愛國擁軍口號的紅色舊址前留影。李 飛攝

湖北省羅田縣九資河鎮太陽寨村,位於大別山主峰腳下鄂豫皖革命根據地腹地。村名“太陽寨”源自1948年春劉鄧大軍完成挺進大別山牽制敵人的任務後北撤,當地群眾送別時編唱的“共産黨是人民心目中的紅太陽”和“大別山,天了光;全中國,要解放”等紅色歌謠。

去年10月,太陽寨村85歲村民王開明被表彰為全國愛國擁軍模範。他和老伴洪利宜開辦“軍屬之家”20多年來,帶動更多人投身愛國擁軍行列,近千位軍屬加入這個大家庭,數千名新兵在這裡宣誓應徵入伍。

特別求助催生“軍屬之家”

時針撥回到20多年前那個冬天。

當時,一年一度的徵兵工作已經開始,太陽寨村民兵連長一臉愁容地敲開了王開明的家門。原來,村裏徵兵任務還沒有多大進展。

王開明是當地有名的烈屬,大哥王脈生、姐夫官楚珍早年參加紅軍遊擊隊,為革命獻身。多年來,王開明一直熱心於國防事業,村裏遇到與徵兵、擁軍有關的事兒,村幹部總是找他商量。

“參軍報國的傳統不能斷,讓我兒子去吧!”就這樣,王開明將他唯一的兒子送進部隊。此後,他作為老烈屬、老軍屬,年復一年地行進在家鄉“送兵”的隊伍裏。

有一年臨近春節,同村一位軍屬找到王開明求助:他的兒子在西藏某部當兵,入秋以後就斷了音訊,電視裏報道西藏發生雪崩,這讓他們十分牽掛。王開明一邊安慰他,一邊通過人武部了解情況,確保軍屬一家安心過年。

兒行千里母擔憂。如果有一個組織,能讓軍屬們有了困難相互幫忙,有了喜訊相互分享,那該多好!王開明把這個想法告訴鎮裏領導,得到大力支援。就這樣,“軍屬之家”在王開明家裏成立了。縣人武部專門贈訂國防報刊,相關部門幫忙架起了“熱線電話”,在當地駐守的部隊官兵也常常過來幫助整理戰士和軍屬來信。

這個不大的地方,成為軍屬們交流思想、幫助部隊做好工作、解除戰士後顧之憂的“溫暖之家”。在百歲開國將軍孫毅生前題寫的“軍人軍屬榮譽室”牌匾下,大家爭相展示兒女們的立功喜報。

前不久,我們在王開明的“軍屬之家”看到,這裡還有一個遠近聞名的“三有三添三不”規矩:有了心裏話兒一起説一説,有了高興事兒一塊樂一樂,有了困難相互幫一幫;給軍人子女添動力不拖後腿,給當地政府添亮點不添麻煩,給軍屬臉上添榮譽不抹黑。

擁軍義舉彰顯博大情懷

2020年4月30日,山東省立第三醫院專門致電王開明老人,感謝他贈送的《經霜花更艷·戰疫情更濃》富貴吉祥牡丹圖。

在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山東省對口支援黃岡市,先後派出20余支醫療隊,高強度連續奮戰在抗疫最前線。為表達對醫療隊的崇高敬意,王開明讓孩子們約請畫家朋友創作了25幅牡丹圖,分贈給山東參與援黃醫療隊的20余家醫院。

王開明這樣的義舉,自開辦“軍屬之家”20多年來已有過許多次。

2011年春節前夕,駐江蘇徐州某部上等兵方亞運收到一份特殊的年貨——全軍軍校招生考試復習資料。與方亞運一樣幸運的,還有19名駐青島、張家口等部隊湖北羅田籍戰士。2011年全軍軍校招生考試復習資料出版的資訊一經發佈,王開明老兩口便拿出平時省吃儉用的3000元錢,讓還在服役的後輩幫助購買了20套復習資料,贈送給正在服役、有報考軍校意願、符合條件的羅田籍戰士。記者採訪時,王開明動情地表示:“3000元説多不多説少不少,花在衛國戍邊的戰士們身上,值得!”

涉及到擁軍優屬、支援國防建設的事,再大投入王開明也舍得。

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後來被授予共和國開國大將軍銜的王樹聲(湖北黃岡籍)正在指揮部隊剿匪,還大別山一片凈土。那一年王開明14歲,那段往事深深烙印在他和鄉親們的心中。

為人民做事,人民不會忘記。2005年5月26日,王樹聲誕辰100週年紀念日,王開明花了2萬多元,委託魯迅美術學院雕塑專家為大將塑像,並將塑像安放在大別山主峰附近。那些錢,是王開明當時種田的全部收入。

2016年,當地遭遇特大洪災。王開明捐出了後輩孝敬的4000元錢,又與遠在北京的百餘位老將軍、老紅軍後代聯繫,落實支援抗災救災事宜。“父輩並肩戰鬥,後人攜手抗災”的佳話,極大地鼓舞了抗洪一線軍民。

2019年11月,7位老紅軍的後人慕名“回家”到太陽寨村尋訪父輩戰鬥足跡。

紅色收藏留存紅色記憶

2020年10月20日,王開明作為全國愛國擁軍模範,在全國雙擁模範城(縣)命名暨雙擁模範單位和個人表彰大會上受到表彰。會後不久,他便帶領家鄉人民恢復太陽寨紅軍戰鬥遺址,在當年歡送劉鄧大軍躍出大別山的“送軍石”旁的山崖上,刻下“紅軍萬歲”“共産黨萬歲”標語口號。

近年來,王開明走村串戶收集紅色文物,到市縣黨史部門複印資料,發動在外工作的後輩幫助收藏了近百份新中國成立前後出版的老舊報紙,部分報紙曾報道了解放軍攻克羅田縣城的經過。

走進王開明夫婦的“紅色集藏室”,我們看到了當地最早黨組織創始人李梯雲烈士參加進步組織的學習資料,當地紅軍早期領導人肖方烈士的皮帶扣,紅軍繳獲的國民黨黨部牌匾,抗戰時期出版的舊地圖,還有新中國成立初期大別山剿匪資料等。黨史研究專家稱,這些紅色收藏,填補了當地紅色歷史研究和展示的空白。

交談中,我們得知,王開明近幾年還找尋老年朋友踏訪“紅軍小道”,整理髮掘紅軍戰鬥故事、紅軍失散人員的經歷,考證“大別山,天了光;全中國,要解放”紅色歌謠的原創地,保護“紅軍列寧小學”舊址,還原家門口古銀杏樹“三迎紅軍”“紅軍愛護百姓”的往事……已故百歲老紅軍、上將向守志生前為這些紅色遺址題寫了一個響亮的名字:太陽寨兵道口。

為慶祝建黨100週年,閒不住的王開明夫婦又緊張忙碌起來。這段時間,夫婦兩人帶領鄉親們正在恢復重建位於“送軍石”一旁的“紅軍傷員救護所”。

“只要身體允許,我會把擁軍的事一直做下去!”臨別之際,王開明樂觀地表示。


中國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