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鄧中夏像(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
新華社長沙5月9日電 題:鄧中夏:骨縱成灰 矢志不渝
新華社記者譚暢
五四青年節前夕,一群青年官兵來到湖南省宜章縣五嶺鎮鄧家灣村。在鄧中夏故居,他們通過聆聽微黨課、參觀革命文物、重溫入黨誓詞等形式,學習鄧中夏光輝事跡,緬懷革命先烈。
“鄧中夏同志的革命歷程,讓我感到了革命先輩們身上那種不畏艱難險阻、不怕流血犧牲,一心為了黨的革命事業而奮鬥不息的高尚情懷。”武警湖南總隊郴州支隊宜章中隊副班長江祖國表示,將積極傳承和弘揚先烈精神,用忠誠和熱血踐行職責使命。
鄧中夏,1894年10月生,湖南宜章人。1914年考入湖南高等師範學校,1917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後轉入哲學系學習。1919年參加五四運動,任北京學生聯合會總務幹事,參與火燒趙家樓的行動。1920年3月,在李大釗領導下,鄧中夏、高君宇等人發起組織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説研究會。同年10月,以馬克思學説研究會的成員為骨幹,發起組織了北京的共産黨早期組織,李大釗為書記,鄧中夏成為中國共産黨最早的黨員之一。
從1920年4月起,鄧中夏長期在北京長辛店從事工人運動,主辦工人勞動補習學校,建立工會,為北方工人運動培養了大批骨幹力量。1922年5月1日,他作為長辛店工人的代表,出席在廣州召開的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當選為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主任。同年7月,他出席黨的二大,參與二大宣言和黨的民主革命綱領的制定,被選為中央委員。不久,他又先後當選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委員長,參與創辦《中國青年》雜誌。1923年他受李大釗推薦參加創辦國民黨和共産黨合辦的上海大學,任總務長。1925年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後,任秘書長兼宣傳部部長,留在廣州工作,不久參與組織和領導了著名的省港大罷工。
在大革命失敗的緊急關頭,他堅決主張在南昌舉行武裝起義,並受中央派遣到九江,與李立三、譚平山、葉挺、聶榮臻等開會,分析形勢,提出建議。隨後,參加黨的八七會議,堅決擁護會議確定的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被選為中央臨時政治局候補委員。1928年3月赴莫斯科,出席赤色職工國際第四次代表大會,任中華全國總工會駐赤色職工國際代表。
1930年7月,鄧中夏從莫斯科回到上海。不久,中央任命他為中央代表赴湘鄂西根據地,任湘鄂西特委書記、紅二軍團(後改為紅三軍)政委、前敵委員會書記、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與賀龍、周逸群一起領導湘鄂西的武裝鬥爭。1932年調回上海堅持秘密鬥爭,任全國赤色互濟總會主任兼黨團書記。
1933年5月,鄧中夏在上海工作時被捕,隨即被叛徒供出身份。蔣介石聞訊後親自過問,並令立即將鄧中夏押往南京國民黨憲兵司令部監獄。在獄中,他以共産黨員的堅定信念和鋼鐵意志,挺住了敵人金錢厚祿的利誘和嚴刑拷打的摧殘。他對獄中地下黨支部負責人説:“請告訴大家,就是把鄧中夏的骨頭燒成灰,鄧中夏還是共産黨員。”
1933年9月21日,在南京雨花臺刑場,鄧中夏高呼著“打倒國民黨反動派!”“中國共産黨萬歲!”“全世界無産階級聯合起來!”口號英勇就義,時年39歲。
“鄧中夏是宜章這塊紅色熱土上涌現出的無數英雄兒女中的傑出代表,是宜章人民永遠的驕傲。”宜章縣委副書記、縣長張潤槐説。為紀念鄧中夏,宜章縣于1994年建成中夏廣場,併為他立銅像。每年清明,當地黨委政府都會組織幹部群眾、學生代表等獻花祭奠。
鄧中夏故居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湖南省第一批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20年10月,宜章縣啟動鄧中夏故居提質改造工程,對故居進行修繕、保護,並新建鄧中夏同志生平事跡陳列室等設施,預計於今年底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