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1935》劇照 張睿/攝

中國網5月10日訊 5月8日-9日,由北京國資公司、北京市演出有限責任公司聯合天津人民藝術劇院出品的大運河題材話劇《運河1935》在國家大劇院上演,至此,該劇上半年在京津冀地區的演出順利收官。

此次演出在2019年首演版基礎上對舞美、劇情等方面進行了加工修改提高,故事線索更加流暢清晰,人物形象愈顯立體鮮明。凝聚了出品方、觀眾、專家學者等各方智慧的《運河1935》,榮幸入選由中共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遊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的“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優秀舞臺藝術作品展演”,秉承響應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號召、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初心,以優質的文藝作品獻禮建黨百年。

《運河1935》劇照 張睿/攝

百年黨史間運河故事 千年流淌的運河精神

“運河天上來喲,船行在水中央。夜黑去撒網,歸來迎天光!迎天光喲!”《運河1935》取材于“大運河之子”鄉土文學作家劉紹棠的作品,以濃郁的運河風情講述運河故事。

劇中故事發生地——大運河通州河段——在上世紀三十年代被日軍、國民黨、偽冀東防共自治政府等勢力割據,面臨艱苦卓絕的困境。運河風土孕育了樸實勇敢的運河兒女,艱難時勢召集了捨身抗爭的共産黨人,他們匯聚在大運河邊,共同譜寫驚心動魄又慷慨激昂的崢嶸歲月。正如周瑞對他的哥哥共産黨人周勤所説:“哥,你是大運河上的太陽,我周瑞也可以是運河邊的一盞漁火!”所有抗戰人民,在共同目標下用各自的方式捍衛祖國。

舞臺上,《運河1935》以實景呈現漁船、拱橋、蘆葦蕩等運河特色景觀,每一幕的切換都運用自如,不同場景的搭配也讓故事地講述更為順暢。以燈光設計和特製水聲音效營造運河潺潺流淌的氛圍,並且選用當地藝術代表之一鐵片大鼓,由名家王佩臣的高徒姚雪芬獻聲演唱。在這樣柔美的運河情中,緊扣民族大義的運河故事更加動人。《運河1935》帶領觀眾看見共産黨百年曆史間的一瞬,看見大運河與大運河邊的生命相互映照,投射出千年運河不斷傳承的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運河精神。

《運河1935》劇照 張睿/攝

傳承紅色基因 新版《運河1935》收穫好評

2019年底首演後,出品方廣泛徵集各方意見和建議,先後邀請十余位業界權威專家學者共同研討,為劇目加工修改提高不遺餘力。

新版本的《運河1935》與觀眾見面,相較于首演版,新版本精進了舞臺設計,將運河邊的群眾生活畫面更加細節化,賦予舞臺更具當時運河特色的煙火氣,讓觀眾愈加身臨其境,在真實時代背景下感受作品傳達出的運河精神和民族氣節。另外,新版本對劇情進行微調,讓人物形象更加豐滿立體、有血有肉,著更多筆墨于“小人物”的大擔當,淋漓呈現中華兒女的血性。

《運河1935》獲得現場觀眾好評,到場觀演的戲劇行業專業學者也給予肯定。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研究所所長宋寶珍觀看演出後説:“《運河1935》經過了精心的打磨和不斷的修改提高,藝術水準有了顯著提升。從演出效果來看,觀眾是滿意的,整體的藝術氣韻和表現風格得到大家的認可。這是一台風格獨特、值得稱道的原創力作。此劇選材好,立意新,情節曲折,結構完整,反映了1935年特定歷史情境下,運河岸邊百姓的民族意識的逐漸覺醒和反抗日本侵略者的英勇鬥爭,展現了時代的風雲變幻和抗敵意志的磨煉。”

據悉,話劇《運河1935》將於今年9月開啟大運河沿線巡演,一路講述運河故事,在故事中傳承和發揚大運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