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遞中國價值
 

《追尋——紅色家書背後的故事》4月9日開播

發佈時間:2021-04-08 09:34:10  |  來源:中國網  |  責任編輯:習人
分享到: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慶祝中國共産黨建黨100週年之際,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之聲、閱讀之聲將於4月9日起傾力推出大型融媒體特別節目《追尋——紅色家書背後的故事》( 以下簡稱《追尋》)。節目以不同時代共産黨員的紅色家書為切入點,通過蔣雯麗、何冰、胡歌、易烊千璽、李立宏、李野墨、康輝、任魯豫、朱迅、尼格買提等百位演播者的傾情講述,運用音頻、視頻、海報等多種表現形式,傳承紅色基因,彰顯家國情懷。

站在建黨百年的時間節點,回望中國共産黨的百年輝煌,重溫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追尋》以“百年黨史”“百集製作”“百封家書”“百人誦讀”的“四個一百”宏大構架將主題性創作的思想高度、情感深度和藝術精度統一起來,通過一封封家書,一個個故事,一次次演播,帶領大眾傾聽寫信人的故事,感受他們的初心使命、精神品質,發時代之先聲、燃前進之燈火,承擔啟迪思想、陶冶情操、溫潤心靈的責任。

心動——走進共産黨人的精神家園,追尋信仰的力量

《追尋》主創團隊用腳力踐行責任,用眼力發現真實,用腦力深刻思考,用筆力訴説真情,深入探尋紅色文化資源,發揮文藝作品在黨史學習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精心選編建黨以來各個時期的百封紅色家書,邀請百位演播人傾情講述家書背後的故事,重現那些震撼人心的崢嶸歲月。

為了讓主題性創作內涵開掘更深,從策劃、錄製、拍攝到推出,《追尋》歷時一年多,主創團隊走遍北京、上海、浙江、江蘇、重慶、貴州、廣東、海南等地,深入到家書所處的歷史人文環境之中,採訪革命志士後人和黨史專家,瞻仰英烈們曾經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帶著情感和敬仰之心,用心感受每一封家書背後的力量源泉,為大眾呈現更有深度和價值的作品,為新時代新征程積蓄更加強大的精神力量。

《追尋》節目組採訪組照

聲動——字裏行間,聲情並茂講述家書背後的故事

一封封浸透硝煙和熱血的家書展現著共産黨人堅定信仰,一個個頑強拼搏與奮鬥的故事彰顯著共産黨人革命豪情。

究竟是什麼樣的情懷,能夠穿越生死的隔閡,給人以溫暖?

打入敵人內部的革命先烈冷少農與母親之間因為誤會,雙雙陷入痛苦和內疚之中數年。面對親人“不忠不孝,忘恩負義”的指責,冷少農用一封長達14頁、5000字的回信希望母親理解他。

“母親,我真的是不忠不孝、忘恩負義嗎?我是把我的孝移去孝順大多數痛苦的人類,忠實地去為他們努力……”面對這封珍貴的烈士家書,家書誦讀人康輝以他真摯、深情的訴説,讓我們仿佛呼吸到了那個時代的氣息,感受到孤膽英雄熾熱的革命理想和舍小家為大家的高尚情懷。

冷少農烈士寫給母親的信

究竟是什麼樣的忠誠,能夠忍受血肉的痛苦,給人以力量?

“我一生無愁無淚無私念,你切莫悲悲淒淒淚漣漣。張眼望,這人世,幾家夫妻偕老有百年。拋頭顱、灑熱血,明翰早已視等閒……” 這是夏明翰致妻子的一封家書,在家書誦讀人易烊千璽的演播中,夏明翰的偉岸形象仿佛浮現在眼前。薄薄信箋,紙短情長,既有視死如歸的慷慨壯歌,又飽含對親人的摯愛和思念。

究竟是什麼樣的信念,能夠投身時代的洪流,給人以夢想?

“現在的你身在武漢,是奔赴抗擊疫情一線的護士。我猜,你一定很累很辛苦,我有些心疼,於是寫這封信給你,就如同我在你身邊陪你,可好?……”這是魯寧寫給未婚妻——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援鄂醫療隊的隊員蘇媛媛的信。在魯寧本人的讀誦中,我們不僅聽到了思念與牽掛,更聽到了大愛與忠誠……疫情之下的愛情是最動人的模樣。

在藝術表現形式上,《追尋》不僅注重家書的誦讀以及故事的講述,還充分運用音樂、詩歌、戲曲、曲藝、微廣播劇、影視劇片段、新聞採訪等多種手法,豐富節目的表現力和感染力,讓大眾獲得“沉浸式”情景交融的情感體驗。

聯動——融媒體多平臺呈現,讓紅色文化傳播更“入心”

在媒體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追尋》力求借助融媒體形式講好黨史故事,努力創新紅色文化傳播方式,真正讓紅色文化滋潤人們心靈。

《追尋》以100集音頻節目、10個紀錄短片、48張海報(其中26個短視頻海報)等可聽可視化呈現、互動化表達、個性化傳播,以大眾喜聞樂見的手法提升紅色文化傳播效果,讓紅色文化聽得進、看得懂、記得住、傳得開。

此外,《追尋》還將依託央視文藝客戶端、雲聽客戶端新媒體矩陣,聯合央視新聞、央視頻、央視網、央廣網、學習強國等各大平臺一鍵觸發,發揮媒體融合傳播的優勢,擴大傳播力和影響力。

家書故事串講人

《追尋》以“宏大主題、真情敘事、多元呈現、融合傳播”的創作思路,滿懷深情回望百年黨史,發掘感人故事,展現信仰的力量、黨性的堅貞、人性的光輝。

仰望星空,築夢前行——回首百年是為了汲取砥礪奮進開新局的力量,這也正是“追尋”的價值所在。

中國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