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美軍航母

在中國人民哀悼先烈的清明節期間,美國仍不消停,頻頻派出軍艦在東海南海炫耀武力。3日淩晨,美軍“馬斯廷”號驅逐艦出現在東海長江口附近海域;4日,美國“羅斯福”號航母戰鬥群駛入南海。美國還拉著日本、印度以及法德等亞洲和歐洲的盟友夥伴到印太維護所謂的“航行自由”。法國5日首次與美日印澳等“四國安全對話”夥伴國一起在印度洋孟加拉灣舉行海上軍演。德國防長卡倫鮑爾前一天宣稱將派軍艦到亞太巡航,因為“中國企圖按自己的方式打造世界秩序,西方不能當弱者”。對此,有中國學者認為,這些國家更多是在“政治作秀”,除了向老大“表忠心”外,沒有任何實質影響。就連美國高官和媒體也承認無法在軍事上遏制中國。美國打造“亞洲版北約”的企圖在本地區也不受歡迎。日前,東盟4國外長以及南韓外長接踵訪華。中國外交部網站5日稱,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接待周邊5國外長訪華後談到中美關係時表示,中方不認可這個世界上還有高人一等的國家,不接受世界上的事只能一國説了算。“如果要合作,中方表示歡迎……如果還是要對抗,中國也將坦然處之,無畏面對”。

美艦機襲擾或將更加頻繁

“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平臺4日發佈消息稱,根據AIS(船舶跟蹤識別系統)信號,4日上午8時,美國海軍“羅斯福”號航母戰鬥群經由馬六甲海峽進入南海活動。這是“羅斯福”號今年以來第三次進入南海開展活動。

“羅斯福”號航母去年曾名噪一時,時任艦長克羅澤曾大膽向外界公開了艦上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的狀況,導致航母不得不回航關島隔離,但“吹哨人”克羅澤卻被美軍高層解職。此後,儘管“羅斯福”號上新冠肺炎病例仍不時出現,該航母仍被派往南海。1月23日,“羅斯福”號進入南海,這一動向被解讀為剛入主白宮的拜登新政府對華發出的強硬信號。2月9日,“羅斯福”號不僅再次進入南海,還與“尼米茲”號航母組成雙航母編隊,在南海進行聯合軍演。

就在“羅斯福”號航母從印度洋進入南海前一天,美軍“馬斯廷”號導彈驅逐艦現身東海長江口附近海域。“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平臺稱,4月3日零時左右,“馬斯廷”號出現在了東海長江口附近海域,並一路向南。該艦3月27日從日本港口橫須賀出發,徑直前往東海,針對性明顯。

更過分的是,4月1日,美軍一架EP-3電子偵察機從日本起飛進入南海上空偵察。當天正是中美南海撞機事件20週年的日子,當年的肇事者也正是EP-3電子偵察機。

“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主任胡波5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2020年開始,美軍航母在包括南海的西太平洋的行動不再像此前那樣按部就班或進行一般意義上的巡航,而是常態化在菲律賓附近海域巡航,針對南海、臺海等熱點區域則有事就快進快出,並且加強與其他軍艦戰機等聯演聯訓。美軍航母在南海等中國周邊海域的行動變得突然性增強而規律性降低,實戰部署的意味顯著加強。胡波説,“如果持續這種思路,我們將會看到美航母進出南海的頻次大幅攀升,也許每年會達到數十次”。

胡波認為,美軍艦機頻繁進入南海開展各類軍事活動,主要是因為儘管美國在全球範圍內仍保持明顯的軍事優勢,但在西太平洋地區這種軍事優勢正在逐漸喪失,中方反制和應對的針對性與有效性都在大幅增強。他稱,未來美軍在東海、南海行動的烈度和頻次還會繼續增加。對中國軍隊而言,需要做好在西太平洋常態化地面對一個甚至兩個美國航母戰鬥群的準備。

法德也來印太“湊熱鬧”

美國除了派遣艦機頻繁到南海、東海等中國周邊炫耀肌肉外,還千方百計拉攏本地區內外的盟友夥伴到印太維護所謂的“航行自由”。4月5日開始,在印度洋的孟加拉灣,法國與“四方安全對話機制”成員國——美國、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亞,展開為期3天的軍演。法國國際廣播電臺稱,這是為了“共同抗衡中國在印太地區的野心”。

在歐洲另一個大國德國,防長卡倫鮑爾4日接受採訪時稱,印太地區攸關德國利益,德國將派軍艦于8月到印太以確保“航行自由”。卡倫鮑爾稱,中國不僅是德國重要的貿易夥伴,也是體制和戰略的挑戰。“中國企圖以自己的方式打造世界秩序……我們,也就是歐洲和西方,不能當弱者”。

日本《讀賣新聞》5日稱,日德政府已確定將於4月中旬舉行首次外長和防長“2+2會談”。報道引述多名不具名消息人士的話稱,兩國將在“2+2會談”中針對中國,就實現“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戰略在安保領域的合作進行協商。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5日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表示,歐洲一些國家在中國周邊搞軍事小動作,主要是對拜登政府的呼應,顯示一下對美國老大的忠誠。法德也想彰顯自己的存在感,但他們派一兩艘軍艦來南海航行或搞聯合演習,沒什麼實質性影響。 外交學院教授李海東對《環球時報》表示,拜登政府印太戰略乃至全球戰略規劃最關鍵步驟是:一方面意圖使其亞洲盟友北約化,另一方面推動歐洲盟友及北約本身將戰略重心移向亞太,即所謂北約的亞太化。李海東説,近來北約歐洲成員國的軍艦接連往亞太跑,美國也不斷敦促亞太盟友更頻繁活動。美國試圖在亞太地區製造一個足夠大的危機或者混亂,從而在快速推進其印太戰略的同時,化解美國和西方內部出現的危機。他認為,現在美國拉亞洲和歐洲盟友的軍事力量匯集亞太,除了對中國施壓外,可能還有一種意圖,就是試圖以壓迫性的方式使諸如緬甸議題等亞太熱點問題更趨激化,然後借機進行軍事干預,這樣美國尋求的亞洲北約化和北約亞洲化的目標就會快速推進。

想阻撓中國崛起太遲了

美國與西方在東海和南海展示肌肉,中國艦隊也頻頻前出太平洋。美國TheDrive網站稱,中國航母遼寧艦週日穿越位於沖繩西南的宮古海峽,一同穿過的還有其他5艘軍艦。報道稱,根據國際法,中國航母戰鬥群的活動是合法的,這顯示出北京越來越自信的姿態和他們越來越熟悉在公海“航行自由”的規則。

實際上,面對中國不斷增強的軍力和有效的反制,美國對自己的軍力也感到力不從心。美國“商業內幕”網站稱,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史密斯日前稱,儘管美國有遏制“亞洲超級大國”的需求,但他認為應當避免陷入與中國的新冷戰。他稱,現階段“美國不可能建立起一支能夠支配中國的軍隊”。美國《大眾機械》月刊網站3月29日稱,對今天的美國海軍來説,10艘甚至11艘航母(新建的“福特”號航母由於技術問題頻發目前無法部署)根本不足以執行任務。海軍要麼增加航母,要麼減少任務。

5日,外交部網站稱,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接待東盟四國和南韓外長訪華後談到中美關係時表示,關於美方就對華關係反覆提出的競爭、合作、對抗幾個説法,中方的立場是一貫和明確的。如果要合作,中方表示歡迎,但合作需要兼顧彼此關切,實現雙向互惠,不能單方面提條件、拉清單。如果要競爭,中方不回避,但競爭應當公平公正,遵守市場規則,而不應下絆子、用強權,剝奪別人正當的發展權利。如果還是要對抗,中國也將坦然處之,無畏面對。

與此同時,美國打造“亞洲版北約”的企圖似乎也撞了壁。南韓國防部發言人5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南韓國防部將積極參加韓中外交安全“2+2”對話,對話將成為兩國外交安全部門加強溝通與合作的契機。這是王毅3日在福建廈門同南韓外長鄭義溶舉行會談後達成的共識。

美國除了軍事上在中國周邊施壓外,還把賭注押在重建基礎設施上,以“使美國在與中國的全球競爭中獲勝”。日前拜登提出耗資超過2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建設計劃。不過,《華爾街日報》3日稱,連最堅定的“中國批評家”都對中國的基建表示敬畏。中國僅用了一代人就將中國從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轉變為美國最主要的戰略和經濟競爭對手。“今日俄羅斯”網站稱,拜登想在競爭中超越中國太遲了。美國的野心不僅僅是修復破敗的橋梁和道路,還要阻撓中國。但在這一點上,拜登將會失望。美國用這樣一個計劃來抵消中國過去幾十年積累的優勢,簡直可以稱為是一個“精心策劃的騙局”。

對於美國及盟友到中國周邊挑釁,許多中國網民的反應顯示出更加自信,他們在社交網站上譏諷稱:“那就祝美國和西方清明節快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