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十四五”開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開啟,做好經濟工作意義重大。宏觀政策如何引導2021年開好局?“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成關鍵詞。

據人民日報1月27日消息,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表示,目前我國經濟已經回到潛在産出水準,2021年經濟增速有望明顯反彈,宏觀指標將轉好。但同時也要看到,受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和經濟恢復存在結構性差異等影響,我國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要求宏觀政策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2021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援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

隨著中國經濟運作逐步恢復常態,去年出臺的一些臨時性救助政策需要穩妥退出。有觀察認為,如何選擇政策退出的時點、步幅、路徑以及工具組合,是2021年宏觀經濟政策的決策核心,關乎中國經濟復蘇大局。

財政部發佈的《2020年上半年中國財政政策執行情況報告》顯示,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已于2020年7月底全部發行完畢,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三次發行特別國債;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75萬億元,比2019年增加1.6萬億元;將財政赤字率從2.8%提高至3.6%以上,赤字規模比2019年增加1萬億元。

此外,據央視新聞消息,2020年的減稅降費規模是歷年最大,超過2.5萬億元。

“當前,我國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經濟運作趨向常態。在經濟恢復常態化運作的情況下,使宏觀政策逐步回歸常態。”在去年底召開的中國經濟年會上,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韓文秀説。

韓文秀表示,宏觀政策之所以要保持“可持續性”,是考慮到經濟逐步恢復常態化運作,需要穩妥退出一些臨時性的救助政策,這是完善宏觀調控跨週期設計和調節,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長期均衡的內在要求。

2月8日晚間,央行發佈《2020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談及下一階段主要政策思路。《報告》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堅持穩字當頭,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處理好恢復經濟和防範風險的關係,保持好正常貨幣政策空間的可持續性。

據經濟參考報消息,國盛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熊園在點評報告中表示,一方面,經濟回歸潛在增速、通脹溫和上漲、就業改善、宏觀杠桿率走高,貨幣政策總體應較2020年收緊。另一方面,考慮貨幣政策“不急轉彎”,“穩”字當頭,大概率不會快速大幅收緊。

中信證券研究所副所長明明在接受《華夏時報》採訪時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對貨幣政策提出更高要求。預計2021年貨幣政策將保持穩健中性的主趨向不變,在此基礎上根據經濟形勢變化靈活調整。狹義流動性合理充裕,廣義流動性同名義經濟增速匹配,深化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淡化推動利率下行表述。

在新的戰略機遇期,宏觀經濟政策將如何引航在今年全國兩會中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