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網戀” 74.0%受訪單身青年每天要花1小時以上“雲交友”
85.2%受訪單身青年感到“雲交友”對年輕人疫情期間婚戀交友作用重大
春節假期結束,不少就地過年的單身青年表示,本想躲過家中親朋每年一度的催婚大戲,沒成想“雲拜年”時同樣感受到了“雲催婚”。由於疫情影響,少外出、少接觸、避免人群扎堆兒等是過去一年多時間裏人們的生活常態。“線上約會”“雲相親”成了不少年輕人交友的新方式。
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01名18-35歲單身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2.4%的受訪單身青年近一年來交友以線上為主,交友App、短視頻網站、婚戀網站是三大渠道。85.2%的受訪單身青年感到,疫情期間,“雲交友”對年輕人婚戀交友起到了重大作用。
74.0%受訪單身青年每天線上相親交友的時間在1小時以上
1988年生的單身青年王瑞(化名)是一名醫護工作者,之前喜歡線上下結交朋友。去年以來,因為疫情防控需要,工作很忙,他基本沒什麼機會出去玩兒。“春節前我在一個大的交友公眾號上發了徵友帖,遇到了一名多方面跟預期比較相符的女生,最近一直在保持聯繫,相處還蠻愉快的”。
王瑞説,兩人現在每天下班後都會線上交流,了解對方的喜好、經歷和日常生活,工作上的事情也會分享給對方,“我們也出去玩過,但畢竟特殊時期,目前大多數交往還是線上上”。
程暉(化名)今年32歲,博士畢業後在北京一家事業單位就職,過去的一年是他的“線上相親”年。單位好幾位同事都給程暉介紹過相親對象,加上家裏催得緊,他先後加過六七個女孩的微信,“疫情嚴重時不方便外出見面,我們主要線上上互動了解,每天聊一個多小時”。
網路遊戲是90後劉璐(化名)的一大愛好。2020年“雲辦公”期間,她在一款團隊競技手遊裏認識了現在的男友,“我倆在一次組隊後加了好友,想著以後一起打遊戲。後來發現都在北京上班,興趣愛好也相似,一來二去就發展成了男女朋友”。劉璐説,邊打遊戲邊聊天是他倆當時互動的主要方式,有時一天能聊上4個多小時。現在每天也會視頻一個小時左右。
近一年來,單身青年是怎樣交友的?62.4%的受訪單身青年表示以線上為主,19.8%以線下為主,17.4%坦言沒怎麼交友。交互分析發現,一線城市單身青年線上交友比例最高(69.7%),其次是二線城市(61.1%)。三四線城市受訪單身青年的線下交友比例最高(25.4%)。城鎮或縣城受訪單身青年沒怎麼交友的比例最高(46.7%)。
調查顯示,交友App(62.3%)是受訪單身青年近一年來最為普遍的交友渠道,接下來是短視頻網站(44.5%)和婚戀網站(38.2%)。其他還有親朋介紹(37.8%)和網路遊戲(29.3%)等。
74.0%的受訪單身青年每天用於線上相親交友的時間在1小時以上,其中40.6%在1-2小時,27.5%在2-3小時,4.5%在3-4小時,1.4%在4小時以上。
85.2%受訪單身青年感到“雲交友”對年輕人疫情期間婚戀交友有重大作用
線上相識與“接觸”成了近一兩年很多單身青年依賴的主要交友模式。調查中,85.2%的受訪單身青年感到,疫情期間,“雲交友”對年輕人婚戀交友起到了重大作用。
裘芷娜(化名)在一家新媒體公司工作,她感到,網際網路為年輕人提供了很好的交友渠道和方式,同時,這屆年輕人也特別擅長利用“雲”環境。“受疫情影響,線下旅行、聚會、聯誼活動等交友機會都非常受限。看似‘脫單無望’,但線上補充了人際交往這一功能。生長在網際網路時代的年輕人,很懂得如何運用‘雲交友’。他們熟練又充分地利用了微網志、微信朋友圈、微信公號、交友App等線上渠道和資源”。
今年29歲的周媛媛(化名)感覺,“雲交友”緩解了單身青年的交友難題。去年,她在交友平臺上報名了一個線上交友活動。主辦方先收集了參與嘉賓的個人資料,再將收集好的異性資料統一發回,大家進行互選,最終會提供給互選匹配成功的嘉賓雙方聯繫方式。“感覺這種線上相親活動比線下活動的效果還好。相比在現場匆忙、走馬燈式的接觸,大家有更多時間去做了解,能更冷靜理性地考慮、作出選擇”。
程暉體會,因為線上相親,讓他臉皮更“厚”了,“雖然是男孩,但我性格偏內向,不好意思和女生面對面,會感到跼踀,原來挺反感相親這件事的。後來線上上,感受好很多,跟女生的溝通反而更順暢了”。
王瑞感覺,線上交往使他的時間安排更加從容了,“也不用因為出去約會琢磨半天穿什麼、吃什麼,談戀愛變得沒那麼費腦筋了。更加高效、省時省力”。
66.7%的受訪單身青年表示線上交友能很大程度緩解對相親的抵觸情緒,64.1%的受訪者稱有一定空間距離,有利於理性交往,51.9%的受訪者表示線上交流更廣泛,避免線下社交尷尬。
受訪單身青年中,生活在一線城市的佔31.9%,二線城市的佔47.1%,三四線城市的佔17.3%,城鎮或縣城的佔3.0%,農村的佔0.7%。男性佔48.9%,女性佔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