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德黑蘭2月22日電 (國際觀察)伊核問題迎來談判窗口期

新華社記者夏晨

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格羅西21日在德黑蘭會見伊朗官員,雙方達成一項最長3個月的臨時技術協議,在此期間,國際原子能機構將繼續其必要的核查和監督活動。

分析人士指出,該協議的達成向外界表明伊朗希望通過伊核協議框架解決問題的態度,為談判解決伊核問題提供了3個月的窗口期。美國和伊朗能否有效利用這一窗口期通過談判彌合分歧,將成為當前伊核僵局能否破解的關鍵。

達成折中方案

國際原子能機構與伊朗方面21日發佈的聯合聲明説,根據雙方達成的臨時技術協議,伊朗將保存一些核設施的視頻監控資料。如果3個月內美國解除對伊朗的制裁,伊朗將把這些監控資料交給國際原子能機構。如果制裁屆時沒有解除,伊朗將銷毀這些資料。

格羅西當天表示,這項協議將使國際原子能機構在伊朗的活動時間表發生改變,但核查人員數量不會減少,核查監督將保持在必要水準,突擊飛行檢查也仍然可以進行,不過進入核設施的機會或將減少。

伊朗議會去年12月通過法案,要求政府如在一定期限內未發現對伊制裁“鬆動”,就應進一步突破伊核協議限制。伊朗外長扎裏夫本月17日表示,根據這一法案,如果伊核協議相關方在規定時間內仍不履行協議義務,伊朗將從2月23日開始中止履行《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但伊朗仍會遵守《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及保障協定。

作為伊朗在伊核協議中所做承諾的一部分,伊朗自願履行《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給予國際原子能機構廣泛監督伊朗核活動的許可權。中止履行該議定書意味著這些許可權將被暫時收回。

分析人士指出,此次達成的協議以伊朗保留視頻監控資料為條件限制部分核查活動,既滿足了強硬派主導的伊朗議會的要求,又保留了國際原子能機構相當程度的核查許可權以及未來檢查這些監控資料的可能性,是各方都能接受的折中方式。

有限釋放善意

分析人士認為,此次伊朗與國際原子能機構達成協定,表達了伊朗願與該機構合作的善意,意在向國際社會展現其核活動具有一定透明度,從而反駁一些西方國家有關伊朗企圖擁核的指責。

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伊朗問題專家陸瑾説,國際原子能機構對伊朗核查的目的是監控其核活動和防止核擴散,而伊朗堅稱無意發展核武器,因此並不害怕核查。伊方此前威脅將進一步突破伊核協議限制是為了迫使美國儘早解除對伊制裁。協議採取各方都能接受的方式,這顯示伊朗願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合作的誠意。

與此同時,伊朗此舉也被認為是對美國此前積極信號的回應。美國新任總統拜登雖有意讓美國重返伊核協議,但堅持只有伊方首先重新遵守伊核協議,美方才可能解除對伊制裁。這導致雙方在誰先邁出第一步的問題上陷入僵局。但本月18日,美國國務院表示,美國願意與包括伊朗在內的伊核協議參與方舉行會晤討論伊核問題。

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政治研究室主任唐志超表示,此次伊朗和國際原子能機構之所以能達成協定,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是當前伊核問題有關各方都表現出積極態度,氣氛由緊張走向緩和,尤其是美方立場近日有所鬆動。不過也有分析指出,美方舉動象徵性多於實質,而伊方此次與國際原子能機構達成的協議也並非實質性讓步。而且伊朗畢竟部分限制了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核查許可權,因此有繼續突破核協議限制、對美施壓的意味。

僵局能否破解

分析人士指出,美國18日釋放積極信號後,19日又稱在與伊核協議參與方會談前不會採取放鬆制裁之類的“額外行動”換取伊朗配合,目前的形勢可視為雙方互讓一小步後仍在繼續博弈。

陸瑾認為,儘管雙方都不願輕易做出實質性讓步,但通過伊核協議框架解決問題的思路是雙方共識。伊朗始終強調所有突破伊核協議限制的行動可逆,而美伊雙方此番在拜登政府上臺後的首輪博弈中也均展現出對話意向。長遠來看,美伊重返伊核協議框架的大趨勢沒有改變,雙方很可能在未來3個月中採取更加積極的行動。

唐志超也認為,此次達成的臨時協議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伊核僵局,為日後的談判創造了空間。未來3個月裏,伊核問題取得重要進展的可能性增大。

不過唐志超同時指出,未來存在多重挑戰,伊核問題的解決仍需要包括美國在內的各方做出更大努力。同時,一旦3個月內解除對伊制裁未能取得實質性進展,伊核僵局未能取得有效突破,該地區緊張局勢或將再度升級。(參與記者:于榮、陳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