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湖南省永州市道縣汽車北站,旅客準備上車。當日,永州市迎來務工返程小高峰。該縣各車站“保運”“防控”兩手抓、兩不誤,為返程人員提供交通運輸保障。 何紅福攝

辣醬香裏鄉味長

2月17日,在湖南省雙峰縣走馬街鎮新塘村村民鄒成桂家門前,小汽車的後備廂敞開著,鄒成桂和妻子正不停往女兒鄒園車上裝東西,光是辣醬,就塞了好多瓶。

辣醬是雙峰縣特色傳統産業,目前,雙峰辣醬有無籽辣醬、刀豆辣醬、地蠶辣醬等多種,辣醬年産量3000噸左右,是當地一大支柱産業。

“這幾瓶辣醬是鄰居叔叔阿姨們一早送過來的,一定要我帶著給同事們嘗嘗,今年再幫忙帶貨。”鄒園是中建二局湖南分公司員工,去年夏天回來,看到家家戶戶曬辣醬的情景,她萌生了為家鄉特産帶貨的想法,“辣醬不貴,一瓶十幾元,對於走南闖北的建設者來説,這是家鄉的味道,是鄉愁。”鄒園把曬制辣醬的視頻在中建二局湖南分公司群裏一發送,不到半天,上千斤辣醬銷售一空。

鄒園説,“現在村裏很多年輕人去了長沙發展,在家的父母親們還經常組團去省城送菜。我們在城市努力工作,他們在老家後勤保障。這日子呀,踏實!”(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劉 麟 謝 瑤)

家鄉蔬菜帶回城

“今天是初五,趁高速免費上午就走,避免明天返程高峰,連夜趕到廣州後還能補個覺。”2月16日,準備返程的河南省魯山縣張良鎮富田花園居民王二東説道,“這次父母讓帶的東西太多了,車後備廂快裝不下了”。

位於張良鎮的河南省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蔬菜種植面積近1.5萬畝,年産新鮮無公害蔬菜近20萬噸。

王二東是廣州市一家公司的專職司機,妻子也在當地打工,夫妻倆在鎮上買了商品房,父母照顧兩個孫子在鎮上上學。這次返程,父母把張良鎮的土特産和年貨塞滿了後備廂,讓兒子兒媳在外地也能品味到濃濃的鄉情。

王二東的父親王栓還特意把當地的張良姜、大蔥、蒜苗、菠菜、香菜、芹菜等各準備了一大捆,在後備廂裏,還有一壺食用油。“這是用自家菜籽榨的油,生態無公害,吃著放心。”王栓笑著説。

“一年到頭在外工作,經常想念家鄉的味道,老父親給我準備了那麼多東西,讓我在外工作更加心安。”王二東説著説著,不禁紅了眼眶。(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楊子佩)

風味小吃解鄉愁

打開行李箱,程子倩有些“犯難”。“又被我媽塞滿了!”程子倩家住四川成都,是德陽火車站的一名客運值班員。正月初六一早,她簡單收拾了一些行李,準備返回工作崗位。打開行李箱,滿滿的都是她愛吃的香腸、臘肉、糖醋排骨、血橙和蜜餞,原來媽媽前一天晚上就為她裝好了。

“我因為除夕夜在車站值夜班,沒能和家人吃成團年飯,在家裏沒待幾天又要返崗,我知道媽媽是心疼我大過年的一人在外,想讓我吃多一點,吃好一點。”看著滿滿的行李箱,程子倩心裏非常溫暖。

“高鐵越來越便利了,想吃內江的美食時,我會利用節假日從成都東站坐高鐵到內江,只需要花半個多小時。想去成都吃火鍋時,我又可以坐動車從德陽到成都,最快的一趟車只需要20多分鐘。”程子倩説。

對於在外工作的人來説,家鄉獨特的風味小吃是抹不去的記憶,返程的行李箱裝滿的總是沉甸甸的牽掛。(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劉 暢)

返程必備致富果

“夠了,夠了,裝不下了!”“再壓一壓、擠一擠。”2月17日一大早,劉君蓉一家踏上了返回武漢的路途。被清江椪柑、土家臘肉等塞滿的後備廂和行李箱充滿了家鄉的味道。天氣冷,路程遠,但沉甸甸的後備廂,滿噹噹的土特産,讓劉君蓉心裏暖洋洋的。

34歲的劉君蓉是湖北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漁峽口鎮青龍村人,大學畢業後留在武漢一家科技企業工作,轉眼已近10年。從老家到武漢,近500公里路程。

“逢年過節,都要回老家看看。”劉君蓉説,以前她和丈夫都是乘高鐵到宜昌,然後輾轉兩三個小時回家,女兒出生後就購買了小汽車,“現在都是開車回去,一路高速、國道,節假日又不收過路費,雖然累點但開車還是方便”。

“這次足足帶了十箱清江椪柑,有不少是同事提前預訂的。”指著後備廂裏的椪柑,劉君蓉説。

“家家蓋起小洋樓、公路通到田裏頭、農閒外出去旅遊。”劉君蓉説,清江椪柑如今已成為當地“頂梁柱”産業,柑農畝均産值過萬元。椪柑已成為當地群眾的致富果。(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柳 潔)

難忘家鄉煙火味

正月初六,家住雲南省大理州巍山縣的趙黎浩收拾好行李,準備返回昆明上班。這一次他的背包又被父母塞得圓鼓鼓。“餌絲、臘肉、粑粑,還有家人做的小菜,每次出門父母總是擔心我吃不好。”

趙黎浩印象中的巍山縣是一座安靜的小城,人們生活安逸,節奏慢悠悠。大學畢業後,趙黎浩留在昆明工作,回家的次數變得屈指可數。

每次回家,趙黎浩都會發現家鄉的新變化,過去的老街如今更加時尚,兒時常常玩耍的山坡變成了建築工地,正在建設的南詔王宮景區恢弘氣派……“小城正在變大,家鄉也在變好,自己隻身在外打拼,和故鄉見面的機會越來越少,也多了幾分陌生感。”趙黎浩感慨。

下午,父母把趙黎浩送到火車站,又給他塞下一箱牛奶。背起重重的行李,趙黎浩帶著濃濃的思念走進車站,也許下自己的願望,“希望父母身體健康,也希望今年能多抽出時間回家看看,多去欣賞家鄉的美麗風景”。(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曹 松)

小小鞋墊最關情

“好啦,再放就超載啦!400多公里路呢!”看著母親不情願地關緊了後備廂,李丹踏上了返程之路。李丹是南昌市新建區大塘坪鄉便民服務中心的基層幹部,9年的村官歷練,讓她行事風風火火,哪經得住母親的“碎碎念”。

“過完年,鄉里要忙的事可多了,我著急回去呢。我媽是把未盡的嘮叨都裝進了後備廂,生怕我在農村吃不好、過不好。”李丹説,2012年考取大學生村官後,她一直在農村工作,當時落後的鄉村面貌讓前來探望的母親心疼得沒少掉眼淚,從那時起,李丹每年開車回瑞金市老家過年,後備廂裏總被母親塞滿各種食材、生活用品。“今年得讓母親再來一趟,看看我們的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搞得有多好,哪還愁吃愁穿。”

在滿滿噹噹的後備廂中,李丹最鍾情的是母親親手納的幾雙鞋墊。“那時農村路不好走,石子硌腳,母親就把鞋墊納得又厚又軟,很舒服。”李丹説,現在農村公路都修到了家門口,路好走了,但總覺得踩著母親納的鞋墊,腳下有溫暖,心裏更踏實。(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劉 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