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文化味裏品新年】
光明日報記者 郭俊鋒
今年春節,“就地過年”成為網路熱詞。在首都北京,就地過年的群眾著實不少,大家紛紛來到“和平菓局”體驗回家過年的感覺,並在這裡品味鮮活真實的老北京市井文化。
農曆大年三十,記者佩戴口罩,經過掃碼測溫等一系列防疫措施後,走進位於北京王府井百貨大樓地下二層的“和平菓局”。老北京狹窄的衚同、小時候常見的雜貨店、汽水攤、錄影廳、照相館,一一映入眼簾,仿佛穿越到了20世紀80年代的北京街頭。
“和平菓局”負責人告訴記者,這個佔地約2400平方米的“和平菓局”,精彩看點就是老北京的衚同和老北京的文化。
“棕編張”坐在“和平菓局”入口處的大樹下,正在給遊客編“金牛”。一會兒工夫,一頭栩栩如生的“金牛”便出現在他的手中。
“棕編張”是棕編非遺項目的傳承人,本名叫張存生,他的棕編手藝得自於家傳。他説,今年買“牛編”飾品的遊客特別多,都希望牛年討個好彩頭。
在他攤位背後的墻上,貼著當年居委會通知書、警示語、宣傳標語,還原出老北京的市井生活。拐角處擺放著下了一半的象棋、小馬扎,墻邊還有老式嬰兒車,就像進入了一個時空隧道。
順著他右前方的衚同,記者來到了近代北京商業街的“勸業場”,這裡透明的玻璃櫃檯塞滿了“無花果”“跳跳糖”“話梅丹”等童年記憶中的零食,以及肉鋪、小霸王遊戲機、錄影廳、修鞋攤兒,應有盡有。
在“勸業場”一側的攤位上,非遺傳承人季立松在給遊客表演“拉洋片”。兩個小朋友眼睛緊盯著大木箱上的觀看孔,生怕錯過裏面最精彩的瞬間。季先生幽默風趣的表演吸引了更多觀眾前來。
在相鄰攤位,老家山東的孔令聖正在教小朋友吹糖人。一塊小小的熱糖稀,在他手指間反覆揉搓後,拉出一條細長的糖線,糖線一端折斷後經過他靈巧的手指變成中空的小氣孔,小朋友對著氣孔用力吹氣,孔師傅手中這端的熱糖稀慢慢鼓起來,他用手指熟練地捏、拉,造型逼真的小“糖牛”瞬間就做好了,讓觀眾大讚他手藝精湛。
作為非遺代表傳承人,孔令聖父子倆從“和平菓局”開業就一直用指尖的藝術展示著這個非遺項目。疫情發生以來,來“和平菓局”的遊客少了許多。孔令聖希望疫情儘快過去,牛年能帶給自己好運。
在煤廠衚同一戶小窗前,側耳細聽,裏面正播放著當年的錄音,叫賣聲、京腔京韻的拉家常聲混雜在一起,頭頂上晾曬的衣物、墻邊儲存的過冬大白菜,正是老北京市井生活的真實寫照。
據北京市東城區宣傳科的負責同志介紹,今年為了給就地過年群眾營造濃濃的年味兒,東城區推出了包括“和平菓局”在內的多個互動文化空間,舉辦了“京彩”年味、雲上“妙會”等20余項內容新穎、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以視頻直播、話題互動、圖文傳播、VLOG探店打卡等全媒體傳播形式,集中呈現東城區春節濃厚的新年氛圍,讓就地過年群眾在京度過一個歡樂祥和、健康安全的新春佳節。
《光明日報》( 2021年02月13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