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手機通話,另一個手機撥號,緊接著交換手機後重復這個動作。幾分鐘後,整個辦公樓區的所有收件人就都收到通知了。“為了提升配送的效率,只有爭分奪秒。”楊連福説。
39歲的楊連福是圓通快遞北京金融街分公司的一名“快遞小哥”。他每天穿梭于繁華的林立高樓間,滿足著客戶“最後一公里”的配送需求。
配送快遞中的楊連福。(李凱至攝)
一路走來不容易
在來到北京前,楊連福做過廚師,幹過建築工程。2011年,他和妻子決定一起來北京打拼。他做快遞配送,他愛人做快遞客服。在金融街分公司,他笑稱自己是公司元老。“由於工作較為辛苦,快遞員的崗位流動性比較大。這些年人來人往,有相聚也有離別。”楊連福説。
“快遞行業年輕人堅持不下來,歲數大的幹不了。”楊連福説。“每天3萬步打底,最多一天走了4萬多步。尤其是對於一些沒有電梯的老樓房,每天100多件快遞需要爬上五、六樓。最多一天我的腿抽筋兩次。”
從業10餘年來,他一直服務於這個片區。日常工作中,他每天至少往返兩次轉机站接收貨物。在裝運快遞時,當天的配送路線、經過紅綠燈的數量、老客戶熟悉的面孔等資訊就已經在腦海中浮現了出來。
在服務行業和不同的人打交道時,楊連福難免會遇到一些不理解、抱怨、甚至投訴的客戶。“但這種情況畢竟是少數,絕大多數的客戶都是非常理解我們的。去年夏天,有一次我給住在五樓的一對老年夫婦送快遞。在開門的同時,他們拿出了為我準備的水,堅持要給我喝。他們慈祥的面容讓我終生難忘。”楊連福説。
楊連福在辦公樓前臺登記快遞資訊。(李凱至攝)
為疫情防控貢獻力量
2020年3月,北京明確社區(村)可以積極利用內外閒置空間,增設智慧快件箱等無接觸配送設施,允許和規範快遞、外賣人員進入社區(村)利用無接觸配送設施進行配送。
與此同時,楊連福所在公司的營業網點為嚴格落實企業員工“上崗必檢”“歸班回檢”等疫情防控措施,為一線配送員準備口罩、消毒液、洗手液等疫情防控物資。楊連福説:“公司對每天對收來的快件至少消毒兩次。在疫情防控最吃緊的時候,我們每人都有一個消毒噴壺,收取客人快件的時候進行消毒。政府和公司的這些措施不但滿足了客戶們網購、郵寄貨物的需求,更讓我們收送快遞更為安心。”
2021年1月17號,楊連福已經接種完第一針新冠肺炎疫苗。他説:“西城區政府組織快遞員、理髮師、餐飲人員等九類重點人員開展疫苗接種,為我們增添了一份保障。”
今年春節,為了響應就地過年的號召,不少在京工作的外地人員主動留京。人們除了在網上置備一些年貨物資外,還要接收一些親朋好友郵寄來的家鄉特産。按排版班計劃,楊連福在除夕當天被安排值班,以確保客戶能夠及時收到各式年貨。楊連福説:“今年不回去過年,我可以理解。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候,出點啥事對誰都不好。今年除夕當天,我們打算向家人和朋友視頻拜年,等這段時期過後再找個機會回家看望他們。”
這些年來楊連福和妻子在北京打拼,對於家人的關照比較少,尤其是孩子。他説:“我們只能將孩子交給老家的大姨帶。我給家裏人匯了工資回去,媳婦也買了點年貨郵寄了回去。我們準備在除夕那天用視頻的方式向家裏人拜拜年。”
楊連福站在需配送快遞前。(李凱至攝)
去年春節過後,楊連福收到了1000元的開工紅包。今年,他還不確定能收到多少紅包,但確定的是他將繼續穿梭在高樓林立的北京,為顧客們及時地“遞”去各式各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