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不少外國學者和記者走訪中國各地,探尋中國脫貧攻堅、鄉村振興背後的“秘訣”。在他們看來,在中國大地上發生的一個個鮮活生動的減貧故事,是人類社會發展史上的創舉,為國際減貧事業貢獻了中國智慧,提供了中國方案。

“發展鄉村旅遊,村民的腰包鼓了”

群山環繞、椰影婆娑,曾經抱著青山守窮的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三道鎮什進村,如今徹底擺脫貧窮面貌。2018年,一批外國記者前往村裏採訪。

“走進什進村,優美的環境、漂亮的民居、當地人幸福安穩的生活讓我印象深刻。”兩年多過去,埃及《消息報》外交及阿拉伯事務部主任侯薩姆依然對這趟海島之旅難以忘懷。

在什進村,一開始看到村民們那一棟棟參照黎族傳統“船形屋”設計的新式小洋房時,侯薩姆和其他記者以為這些小樓是當地的特色賓館。通過採訪他們了解到,這是“因為發展鄉村旅遊,村民的腰包鼓了,生活美了。家家戶戶才都搬進小洋房。”

“檳榔木床茅草房,三塊石頭一口鍋。”參觀了當地留下的一處茅草舊宅,再對比今天的鄉村新貌,侯薩姆感慨不已:“短短數年,百姓生活發生如此巨變,令人難以置信。”

過去,什進村絕大多數村民靠種水稻、檳榔為生,看天吃飯,每人平均年收入只有2000多元人民幣。如今利用民族特色優勢,依託周邊兩個5A級景區,什進村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村民們以土地入股形式參與旅遊開發。景區裏,黎族大娘編織的傳統織物黎錦令參觀者讚嘆不已。講解員介紹説,許多城市家庭在週末住進村民家,體驗農村生活,品嘗當地美食。

“把民俗生活與旅遊産業有機結合,將曾經破舊的村落打造成旅遊新村,既改善了農民居住環境,調整了農村産業結構,又創造了一大批當地就業崗位,促進了脫貧增收,一舉多得。”侯薩姆採訪什進村時,當地村民每人平均年收入已增加到1.3萬餘元。

“類似的事例還發生在中國各地,這充分體現了中國減貧過程中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侯薩姆看來,中國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産業,帶動農民增收的政策舉措,值得包括埃及在內的廣大發展中國家學習。

“我感受到當地民眾都懷揣對美好未來的願望”

列車在青藏高原疾馳,雪山和湖泊從窗外飛速掠過。“每次回想起來,中國西藏那些美麗的風景還歷歷在目。”坐著火車去拉薩的一幕幕情景,讓法國學者、中國問題專家新力婭·佈雷斯萊一生難忘。

2005年,佈雷斯萊乘火車從法國出發,穿越俄羅斯,首次探訪中國。隨後十幾年裏,她又多次到中國各地走訪,並通過文字和圖片,向法國讀者介紹不斷發展變化的中國。

在拉薩一個有近300戶人家、上千名居民的村裏,村主任阿努向佈雷斯萊介紹了當地的變化:在國家有關扶貧政策支援下,村裏實施多樣化種植,成立了農村合作社,修通了多條公路,家家戶戶都通上了電。村裏還開展了多種産業經營,例如開發當地充足的太陽能、整合旅遊資源吸引遊客等,村民們的收入逐年提高。

在西藏大學圖書館,佈雷斯萊看到數字化存儲的海量藏文書籍;從當地民營企業家達瓦頓珠那裏,她詳細了解到政府鼓勵民營企業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在作品《深入西藏之旅》中,佈雷斯萊詳細記錄了這些生動的故事,表示“我感受到當地民眾都懷揣對美好未來的願望”。

“近年來,西藏教育和衛生事業取得跨越式發展,尤其是青壯年文盲率下降到幾乎為零,這十分振奮人心。”佈雷斯萊高度認同“扶貧必扶智”的理念,“無論是在加強對學生資助、擴大鄉村教師隊伍方面,還是在學校硬軟體設施建設方面,當地教育脫貧成效顯著,為群眾的幸福生活‘充電’”。

“中國的實踐證明,通過努力,貧困可以被消除”

在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非洲,中國減貧經驗受到廣泛關注。許多非洲國家的專家學者訪問中國,考察學習減貧經驗。

辛巴威中非經濟文化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員唐納德·魯沙布瓦在中國甘肅等西部省份,考察當地如何積極發展製造業、農産品加工業,讓更多年輕人留在農村當地就業。“我也特別注意到,當地還通過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等制度,加強了對農村老年人的醫療保障。”

“正如《擺脫貧困》一書所強調的,擺脫貧困需要滴水穿石的精神。辛巴威將堅持向著自身發展目標一步步前進。”魯沙布瓦介紹説,辛巴威正不斷深化與中國的合作,將進一步加強辛巴威“2030年願景”同共建“一帶一路”、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成果的戰略對接。

肯亞國際關係學者阿德希爾·卡文斯2018年曾訪問中國內蒙古自治區,看到當地成功防治荒漠化,創造出良好的生態環境。在他看來,中國向其他國家提供的發展支援,正在幫助這些國家改善民生。中國的減貧經驗也給國際社會帶來很多啟示。卡文斯日前在肯亞旗幟媒體集團網站撰文稱:“許多國家正在借鑒中國消除貧困的經驗和知識,加大了工作力度,取得實際成效。”

“中國的實踐證明,通過努力,貧困可以被消除。”尼日利亞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奧努納伊朱日前在尼主流媒體《國民報》發表評論文章,認為中國共産黨帶領中國人民擺脫貧困是人類社會發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創舉,為國際減貧事業貢獻重要力量。非洲國家可以學習中國減貧經驗,切實推動非洲減貧事業。

(本報北京、開羅、巴黎、約翰內斯堡2月2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