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日前舉辦新聞發佈會,公佈了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結果。調查顯示,2020年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10.56%,比2015年的6.20%提高了4.36個百分點,圓滿完成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的2020年“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超過10%”的目標任務。這一數據也意味著我國公民科學素質水準跨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公民科學素質水準跨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科學素質是國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基礎。”中國科普研究所所長王挺説,“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是指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科學思想,掌握基本科學方法,了解必要科技知識,並具有應用其分析判斷事物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據他介紹,我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採用國際通行指標,和美國、歐洲等科技先行國家與地區,以及印度、巴西等國家一樣,普遍採用社會學和統計學的測量分析方法開展公民科學素質調查。歷年《美國科學與工程指標》的第七章專門收錄此類調查的相關調查數據,從2002年起也開始收錄我國的調查數據。
王挺介紹,此次調查于2020年4月至10月開展,調查範圍覆蓋我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的18~69歲公民,回收有效樣本30.98萬份,首次實現了對419個地市級行政區劃單位全覆蓋。
具體來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的公民科學素質水準全部達到或超過“十三五”預期發展目標。其中,2020年上海(24.30%)和北京(24.07%)的公民科學素質水準超過24%,是我國公民科學素質發展的領頭雁;天津(16.58%)、江蘇(13.84%)、浙江(13.53%)、廣東(12.79%)、福建(11.51%)、山東(11.47%)、湖北(10.95%)和安徽(10.80%)8省市的公民科學素質水準超過10.56%的全國總體水準;遼寧(10.41%)、重慶(10.20%)、河南(10.17%)、湖南(10.14%)、陜西(10.13%)和河北(10.05%)6省市的公民科學素質水準超過了10%。
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6—2020年)》中明確指出,到2020年,我國要建成現代公民科學素質服務體系,並實現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超過10%的目標。而確定這個目標的依據為“2015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30多個發達國家,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最低都在10%以上。”
因此,此次調查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10.56%“標誌著我國公民科學素質水準為我國躋身創新型國家行列提供了堅實的人才基礎支撐,也標誌著我國公民科學素質發展整體進入新階段。”王挺介紹,“提升公民的科學素質水準,對於公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對於增強國家自主創新能力和文化軟實力、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持續快速增長是主要特徵
根據此次調查,2020年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10.56%,比2015年的6.20%提高了4.36個百分點,如何看待這個增速呢?
王挺認為,持續快速增長是我國公民科學素質發展的主要特徵。“從2015年開始,我國公民科學素質整體保持持續快速增長趨勢;31個省區市和新疆兵團都達到或超過“十三五”預期目標,主要城市公民科學素質發展狀況良好。”
“公民科學素質水準大幅提升,與近年來我國下大力氣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密不可分。”據中國科協科普部部長白希介紹,2017年,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從2017年秋季起,小學科學課程起始年級調整為一年級,自此科學教育納入我國基礎教育各階段。
與此同時,科普力量也在增強。目前,全國建設有科普網站2800多個。截至2019年年底,全國達標科技館293座,中國流動科技館475套,科普大篷車1639輛,農村館854所。2019年全國科普專、兼職人員數量達到187萬人,比2006年增加了25萬人;全國科普工作經費籌集額共計185.52億元,比2006年增加了約139億元。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區各部門不懈努力,全民科學素質行動取得顯著成效,各項目標任務如期實現。公民科學素質水準大幅提升。”
東西部差距加大,城鄉、男女不平衡依然嚴峻
然而,我國公民科學素質總體水準仍然偏低,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依然存在。老年群體、較低文化程度人群的科學素質水準仍然較低。“未來提升科學素質薄弱人群的科學素質水準任重道遠。“十四五”時期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提升西部地區、農村地區、老年群體的科學素質任務依然艱巨。”王挺説。
根據調查,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的公民科學素質水準分別為13.27%、10.13%和8.44%。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分別達到了13.75%和6.45%。男性公民和女性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分別為13.12%和8.82%。
可以看出,西部地區、農村地區、女性群體的科學素質水準不僅與對應群體的差距較大,而且均低於全國10.56%的總體水準。
更加值得重視的是,東西部地區的公民科學素質水準差距進一步加大。根據調查結果,2020年東部和西部地區差距為4.83個百分點,甚至比2015年增加了1.15個百分點。
此外,60至69歲公民、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人群的科學素質水準仍然低於5%,亟須完善終身學習體系,進一步加強對科學素質薄弱群體的教育、傳播和普及工作力度。
“我國科學素質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在白希看來,其具體表現為,“科學素質總體水準偏低,區域、城鄉發展不平衡。科學精神弘揚不夠,科學理性的社會氛圍不夠濃厚;科普有效供給不足、基層基礎薄弱;落實“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尚未有效形成,組織領導、條件保障等有待加強。”
對此,白希表示,下一步,中國科協將推動制訂並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大力弘揚科學精神,深化科普供給側改革,營造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奠定堅實基礎。
(本報記者 詹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