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規模最大 突破學歷“天花板” 每年培養千萬技能人才
我國職業教育交出亮眼成績單
一個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離不開人才,在人才培養的“蓄水池”中,職業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出,“加大人力資本投入,增強職業技術教育適應性,深化職普融通、産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國特色學徒制,大力培養技術技能人才。”
如今,我國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職業教育體系,我國職業教育也培養了一大批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技術技能人才。“職教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家”已成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見效最快的方式。對於千千萬萬的年輕人來説,這個曾經的“次要選擇”,已成為改變家庭命運、實現個人理想的重要渠道。
明確職業教育是一個教育類型
“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的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2019年1月,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了職業教育的地位。
“職業教育是一個教育類型,而不是教育層次。”在2020年12月8日教育部舉辦的新聞發佈會上,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陳子季這樣説。
陳子季解釋到,職業教育要以類型教育為基點,牢固確立職業教育在國家人才培養體系中的重要位置,圍繞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強化類型特色,堅定服務發展、促進就業的辦學方向,不斷深化産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知行合一,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發展道路。
“十三五”期間,我國職業教育的“家底”如何?
據教育部的統計數據,2019年,全國共有職業學校1.15萬所,在校生2857.18萬人;中職招生600.37萬,佔高中階段教育的41.70%;高職(專科)招生483.61萬,佔普通本專科的52.90%。累計培養高等學歷繼續教育本專科畢業生5452萬人,開展社區教育培訓約3.2億人次。
陳子季介紹,我國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職業教育體系。回顧近5年,職業教育發展主要有五大亮點。其中,最大的貢獻是確立了職業教育的類型地位;最大的突破是構建起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最大的進步是邁入了提質培優、增值賦能的高品質發展新階段;最大的成就是培養了一大批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技術技能人才;最大的亮點是實現了更高水準的開放。
“‘十三五’期間,我們建立健全以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雙軌’運作為標誌,以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為核心,同經濟社會發展和深化教育改革相適應的新時代的中國特色職業教育體系,把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工作重心轉到提高品質上來,實現職業教育的提質培優和增值賦能。”陳子季説。
如今,千萬家庭通過職業教育實現了擁有第一代大學生的夢想。在服務脫貧攻堅上,職業院校70%以上的學生都來自農村,“職教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家”成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見效最快的方式。
“如順德職業技術學院開展的‘一人學廚、全家脫貧’的幫扶培訓項目。”陳子季介紹,“十三五”期間,共創國家級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範縣261個。在促進教育公平上,中職免學費、助學金分別覆蓋已經超過90%和40%的學生,高職獎學金、助學金分別覆蓋近30%和25%以上的學生。
每年培養上千萬技能人才
據統計,當前全國職業學校開設1200余個專業和10余萬個專業點,基本覆蓋了國民經濟各領域,每年培養1000萬左右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在現代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産業等領域,一線新增從業人員70%以上來自職業院校畢業生。
“‘十三五’期間,職業教育最大的成就就是培養了一大批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技術技能人才,在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區域發展、服務脫貧攻堅、促進教育公平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陳子季説。
東西職業院校協作全覆蓋、東西中職招生協作兜底、職業院校全面參與東西勞務協作三大行動,累計投入幫扶資金設備超過18億元,共建專業點683個、實訓基地338個,崗位技能提升培訓16萬餘人,創業培訓2.3萬餘人。
“借助國家産教融合、校企合作政策,公司聘請了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國家級教學名師擔任總工程師,領導企業技術改革,一年實現扭虧為盈,産值3年翻番。”恒河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現身説法,他表示,企業與學校互相依賴、互相成就,已成為利益和命運的共同體。
如今,産教融合、校企合作成為職業教育的基本辦學模式。
在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歷年畢業生中超過10%的專科生進入到華為、騰訊、比亞迪等知名企業就業,2020屆專科畢業生就業率達96.97%。
“學校對接區域産業鏈,鼓勵重點專業群聯合世界500強或行業領軍企業組建特色産業學院,將産教融合、校企合作做深做實。目前,我校已聯合華為、平安等一批行業龍頭和領軍企業建成11個特色産業學院。”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副校長馬曉明介紹説,“我們把企業面向在崗工程師的培訓認證和高職教育結合起來,解決了職業教育和行業企業發展脫節、教育標準滯後於企業標準、教學內容落後於技術發展的問題。”
通過這樣的合作,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形成了一個開放的、能夠緊跟技術發展的教育教學標準體系。“學生在校期間既有學生身份,同時通過到企業深入實踐,有了工程經驗和認證工程師的身份。對企業來説,減少了企業對學生職後培訓的時間成本、資金成本等問題。”馬曉明説。
“向産業開放、向企業開放、向世界開放。”陳子季表示,這是“十三五”期間職業教育的最大亮點。
據了解,職業教育配合國家發改委培育800多家産教融合型企業、試點建設21個産教融合型城市,成立1500個職業教育集團,3萬多家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組建56個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現代學徒制試點參與企業2200多家。與7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建立了穩定聯繫,400余所高職院校與國外辦學機構合作辦學,打造了中國職業教育的國際品牌。
止步于專科的“天花板”已打破
一直以來,職業教育止步于專科一直被人們認為是職業教育的最大限制。如何跨過學歷的“天花板”,成為不少職校學生和家長們一直關心的問題。陳子季在回答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提問時表示,2019年以來,教育部批准22所學校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打破了職業教育止步于專科層次的“天花板”。
“構建起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在縱向貫通上,鞏固中等職業教育的基礎地位,強化高等職業教育的主體地位,穩步推進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在橫向融通上,加強職業教育、繼續教育、普通教育的有機銜接、協調發展,暢通各類人才的成長通道。”陳子季説。
職教高考本科錄取比例由6:1提升至4:1;中職學生升學深造比例超過70%;全省中職招生錄取44.4萬人,比上年增加10.8%,2.5萬人超過普通高中分數線;高職錄取36.8萬人,2.4萬人達到本科錄取分數線……2020年年初,全國首個部省共建職教高地啟動,山東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鄧雲鋒提供的以上數據凸顯改革力度。
就如何破解“職業教育只能招收低分生”難題,鄧雲鋒表示,這些超過普通高中和普通本科錄取線的學生為何選擇職業學校?是因為職業教育讓學生們在就業上有了更大的優勢。
鄧雲鋒介紹,在教育部指導下,山東建立了12項制度機制,出臺20個改革文件,啟動實施495個項目,其中之一是建立“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職教高考制度。“職業院校招收低分生的難題,逐步得到破解。職教高考制度吸引了更多青少年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原來的職業教育發展不受重視,很大程度上是發展有‘天花板’,到高職就結束了。現在教育部大力推動、穩步發展職教本科,構建起了中職、高職、職教本科相銜接的培養體系,包括下一步還有專業碩士、專業博士這樣的路徑,職業教育吸引力大為增強。”鄧雲鋒説。
陳子季説:“關於職教本科的問題,之前已經有兩所獨立學院轉設成職業大學,現在獨立學院轉設工作正在推進。我們正在研究下一步將在高水準的高職院校中選擇一部分專業,經過一定的程式審批後舉辦本科層次的職業教育。”
對於未來職業教育發展,陳子季表示:“要建立職教高考制度,我們依託這一制度,把中等職業教育和職業專科教育、職業本科教育在內容上、培養上銜接起來,任何職業院校的學生都可以通過職教高考制度進入任何一個職業院校的任何專業學習。”
此外,陳子季指出,要健全普職融通制度,主要在課程共用與學生流動兩個層面來進行,促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資源共用和理念的相互借鑒。健全國家資歷框架制度,規定職業教育的學生和普通教育的學生學習成果等級互換關係,進而規定在特定領域兩個教育系列的學生都享有同等權利的制度。(葉雨婷)